此品所以來囗欲弘經。要須分身散體。殊刑六道。非行處行。流通大法。故有此品來也。此是藥王一流有三意。一欲顯德行之方軌。二為流通方軌。欲使諸小菩薩則而行之。三為一段諸人得道。就中有三段經文。初又從訖故來至。此應在方便品。略說三請中事。爾時華德白佛以下。至陀羅尼。在藥王品中來。還歸本土以下。應普賢品後也。就中大泮有十二段。第一放二種光。照淨華宿王智佛國。召於妙音妙音大士。何假光召。但此土時會。及妙音所得。諸小菩薩。要以光為緣。故以光召也。放大人想肉結光明者欲顯大乘最上之理也。眉間白豪者。欲明中道之義也。第二一切淨光莊嚴以下。歎妙音德行。初歎智。後歎定。第三釋迦牟尼以下。明妙音與彼佛辭。兼被戒敕。莫輕彼國。生下劣想。釋迦應同丈六。現處苦穢。菩薩眾等。其刑亦等。汝身長大端正。是故敕汝。見彼佛菩薩及國土。於此三事。莫生下劣也。師令教至。妙音即受戒敕也。我今詣彼。皆是如來神力。智惠莊嚴故。得住彼土侍樹。於上三事。不起下劣想也。又解。妙音法身大士。豈假如來之力。俱為會中諸小菩薩。現有所假。故道。皆是如來神力也。第四妙音欲來光現瑞相。欲使土眾生。豫生渴仰。兼作利益也。第五文殊以下。為其請。文殊豈容不達。但始行之流不惻其意。是以文殊為囗之流。故發斯問也。第六爾時釋迦以下。如來答。妙音欲來。為供養聽法故。先瑞相也。第七文殊白佛以下。問彼菩薩。修何功德。有是神力。神通是果。果不自有。要由於因。故問行何三昧。識名字故。與彼同習。然後乃可得見。如其不見。其身細妙。非我境界。何由可見。故言。願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薩來。令我得見。所以不答。聖者玄鑒知華得後問。若答華得。即通答也。自下高推多寶。命其人也。所以然者。正欲二佛同心。為於一理也。第八於時妙音菩薩以下。明妙音發來至此。相問相問訊流通方法。請見多寶也。此問同大樂說。欲見多寶也。上來至此。是是方便品中事。第九爾時華得以下。接次藥王品末也。今答華得。即通文殊。亦可前答文殊。但經家見文句相似。不能煩文。隱前而顯後也。下明妙音。過去修行來久。有是神力。即會故今也。第十佛告華得。汝但見妙音以下。明妙音符應六道現刑說法。於神通變化知惠。無所損鹹者。意謂。菩薩非行處行謂損。菩薩得故言無所損鹹也。若幹智惠。即釋迦符應六通。乃至後宮流通大化。廣作利益。道成萬行。斯備智惠餘餘明。何損之有也。第十一上明現刑非一。即是神通之果。果不自有。要由因得。何以故。如來下答三昧。名現一切色身。妙音住是三昧。能饒益無量眾生也。第十二說妙音菩薩品時以下。諸人得道。爾時妙音菩薩以下。明供養三佛已。還歸本土。妙音由未去。說普賢竟。爾乃去耳。但出經家。見下諸人得道。故置在此也。既到本國。自言我娑婆世界饒益眾生見其三佛。禮拜供養。又見諸菩薩等。亦命彼菩薩。得見一切色身三昧。來住品時以下。明後得道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