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感恩父母

父母,

用心血養育了我們,

我們,

應用真誠回報父母。

剡子扮鹿取鹿乳

郯子是我國東周時期一個叫郯國的小國家的國君,他的孝名遠近聞名。

他的父母年老時,都患了很嚴重的眼疾,為此,郯子非常焦急,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想方設法四處求醫。

他聽醫生說,治這種病最好的辦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場上不能買到,到哪兒去找呢?即使到深山裏去找,鹿一見到人,也會一溜煙兒逃走的呀!該怎麼辦呢?郯子冥思苦想,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化了裝,找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還在頭上安了假角,然後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遠遠看去,極像一頭頑皮的小鹿。郯子就這樣扮成小鹿,學著鹿走路的樣子,學著鹿“呦呦”的叫聲,混進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給父母親治病。

一次,他忽然發現林中有一支箭對準自己,他意識到,那是獵人的箭,獵人並不知道他是“一隻假鹿”。慌忙中他趕緊站起來,迎著利箭大喊“別射!別射!我是人!”獵人被郯子的孝心孝行深深地感動了,竟然表示以後再也不射殺鹿了。

郯子為了給父母取回治眼疾的鹿乳,差一點被獵人射死。他的這種孝心真是感天動地,我們也要孝敬父母,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老萊子博親一笑

老萊子生活在東周時期,但他的本名史無記載,人們隻知道當時的人是這麼稱呼他的。

從小到大,老萊子一直是個孝順的兒子,他每天都會準備甘甘甜甜、清脆爽口的食物來孝敬父母。

老萊子比一般人更懂得體貼父母的心意,除了在物質方麵滿足雙親的喜好,盡量讓他們感到舒適之外,還注意他們精神上的需求,他總是想出各種方法,使父母從心底裏感到快樂、歡喜。

老萊子七十歲的時候,他的父母仍然健在,那時他的父母已經很老了。

平時,老萊子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從不在父母麵前提到一個“老”字,怕惹父母傷心。

可是有一天,他父親有感於自己一天天的衰老,一天天走向生命的盡頭,忍不住長籲短歎地對妻子說:“老伴啊!咱們來日不多了,如果我比你先走一步,你可要自己保重哪!”

他母親也歎了一口氣說:“最好是我們兩個人一起走,一來黃泉路上也有個伴,二來可以減輕我們那個老兒子的負擔。”

正巧這時候老萊子從父母的房門前走過,聽見了他們的對話,他當即難過得掉下淚來。他走回自己房裏,腦海裏不斷映現出爹娘的感歎,以及他們傷心的樣子。

“怎樣才能讓爹娘暫時忘卻自己的年齡,重新感受生命的活力,感覺自己還很年輕呢?我該怎麼做才好呢?”老萊子挖空心思,不停地想呀想呀……

“有了!我何不把自己打扮成嬰兒的模樣出現在爹娘麵前,這麼一來,一定可以勾起他們的回憶,仿佛時光倒流,他們又回到從前了。”

於是,老萊子立刻出門張羅道具、服裝,為了博親一笑,已經七十歲的老萊子,神采奕奕地開始忙碌起來。

第二天早上,兩位老人家正坐在廳堂閑聊,老萊子把自己的頭發紮成兩條小辮子,身穿五顏六色、鮮豔奪目的衣服,故意跌跌撞撞的走了進來。

他一邊搖晃著撥浪鼓,一邊模仿童音唱著童謠,那手舞足蹈的模樣,真是滑稽極了!

老萊子的爹娘見他打扮成小娃兒的樣子走進來,先是一愣,後來,看他又唱又跳地表演起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兒呀!你裝扮成這樣,真是好可愛啊!哈哈!”老萊子的母親笑彎了腰,腦海裏不禁浮現出老萊子小時候承歡膝下的情景。

早已老掉牙的父親也是笑得合不攏嘴,老萊子見這招奏效,十分高興,表演得更起勁了。

從此以後,他就經常這樣取悅雙親。有時候,老萊子也會換些新花樣。

他挑了兩桶水到屋裏,然後故意跌個四腳朝天,學著嬰兒啼哭的聲音說:“爹、娘,人家屁股痛痛,好痛啊!”

老人家看他渾身濕透了,叫他趕快起來。老萊子不依,賴在地上不肯起來,還撒嬌地說:“給我吃李子糖我才起來。”

他的雙親見兒子又換了新花樣,覺得既新鮮又有趣,笑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歡樂的氣氛充滿了老萊子的家。

由於老萊子能夠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麵都滿足雙親,所以他的父母在他細心的服侍下,始終笑口常開,精神愉悅,成了當時遠近聞名的長壽老人。

老萊子為了奉養雙親,可謂煞費苦心,當然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使他的父母成了當時人人羨慕的長壽老人。所羅門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智慧之子使父親快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老萊子就是一個智慧的孝子。

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出行在外,忽然聽到有人哭得很悲痛。孔子說:“快點趕車,前麵有個賢人。”來到哭聲傳來的地方,隻見一個人身穿粗布衣服,手裏拿著鐮刀,正在路邊哭泣。孔子認識他,他的名字叫皋魚。

孔子下了車,前去跟他說話:“您並沒有遇到喪事,為什麼哭得這麼悲痛呢?”

皋魚說:“我已經有三種過失了。年輕的時候,為了求學而周遊於諸侯國之間,我的雙親去世了,我因此而失去了侍奉雙親的機會,這是我的第一個過失;我當初所立的誌向非常高遠,不想在國君手下從政做事,失去了為國家和百姓盡力盡責的機會,這是我的第二個過失;本來我與朋友的關係很深厚,但是,隻因為一點小事就與他們斷交了,這是我的第三個過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過去了就永遠無法追回來的,是歲月。一旦失去了就再也無法見到雙親。我要從此離開人間了。”

皋魚說完,立刻就死去了。

孔子說:“弟子們一定真誠地看待他所說的話,並牢牢地記在心裏。”

於是,孔子的門人辭別孔子而回家贍養雙親的有十三個人。

或許我們都有孝順父母之心,但時光匆匆,稍不留神,父母就老了,或離世了,我們一定要吸取皋魚的教訓,在父母健在時多孝順他們,多照顧他們,力爭不要有皋魚的遺憾。

閔子騫孝母

閔子騫是春秋時魯國人,他和曾參一樣,都是孔子的學生。

閔子騫也和舜一樣,幼年時親生母親便離開人世,他從此失去了母愛。父親為了生活,又娶了一個妻子。這位繼母起初並沒有虧待閔子騫,但在她生了兩個兒子以後,閔子騫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後母對兩個自己懷胎十月所生的兒子,無微不至地嗬護著,可卻把閔子騫當小仆人般差遣。

每天,閔子騫都要麵對後母凶惡的表情,還要做許多後母派給他的工作。至於他那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呢?他們在母親的羽翼下,整日愉快的嬉戲,享受被母親寵愛的幸福。

乖巧孝順的閔子騫,雖然受到了後母的不公平待遇,但是他從來不向父親抱怨,他怕父親擔憂,而父親也一直沒有察覺,始終被蒙在鼓裏。

直到有一年的冬天,皚皚的白雪,厚厚的覆蓋在屋頂及道路上,因為已經一連下了好幾天的雪了。雖然景致頗佳,不過實在是太冷了,有事外出的行人都縮著脖子,直打哆嗦。

閔子騫的父親見天氣寒冷,就對妻子說:“天氣這麼冷,我看,你再為孩子們準備幾件棉襖吧!”

“我心裏也是這麼想的。”後母回答。

隔天,後母便開始縫製棉襖。由於私心的驅使,她竟準備了不同的材料。給自己親生兒子穿的,她塞進了厚厚的棉花,細心裝填縫製;而給閔子騫穿的,裏頭竟然是蘆絮(蘆葦種子上的白細毛,古代窮人拿它當作絲絮,縫在衣服中),從衣服外觀上,看不出它們的差別。

幾天後,閔子騫的父親有事外出,他喚來閔子騫,說:“子騫,爹要出去一趟,你來幫爹駕車。”

孝順的閔子騫立刻去準備。

一到屋外,凜冽的寒風迎麵襲來,閔子騫身上雖然穿著後母縫製的蘆襖,可是蘆絮一點也不保暖,根本抵禦不了強大的寒風。閔子騫不知道自己穿的並非棉襖,心裏還暗自想著:“哇,今年冬天似乎特別冷,瞧我穿了一身冬衣,卻一點也不覺得暖和。”

不一會兒,閔子騫的身體逐漸被凍僵,開始不聽使喚了。他努力想讓雙手活動,好繼續牽引馬車,可是努力了很久,根本使不出力氣來。

父親察覺有異樣,便出聲問道:“子騫,怎麼了?是不是馬車壞了?”

“不是的,爹,馬車沒壞,我這就幫您驅車。”閔子騫連忙回答。

閔子騫要求自己再加把勁,希望能順利驅駕馬車,可是馬車不但一動也不動,韁索也因為他的手僵硬,無法控製而跌落,並鉤破了他那單薄的蘆襖。

父親見狀,從馬車上下來,有些生氣的責備他:“你今天是怎麼了,做事這樣漫不經心。”

“爹,我……”閔子騫欲言又止。

這時候,閔子騫的父親才發現,他的孩子已經凍得嘴唇發紫,渾身顫抖不停。寒風裏,飄飛著因衣服綻裂而散落的蘆絮。

父親見狀,緊緊地抱著閔子騫,愛憐和歉疚之心油然而生,他說:“孩子,委屈你了。”

回到家裏,閔子騫的父親懷疑另外兩個兒子穿的不是蘆襖,於是把他們叫過來摸摸看。果然不出所料,他們穿的正是棉襖。

頓時,閔子騫的父親燃起了怒火,他生氣地斥責妻子說:

“想不到你是這種心胸狹窄的女人,對待子騫這麼刻薄無情,這些年來我竟然一點都不知情,你叫我怎麼對得起子騫死去的母親呢?你還是趕快滾吧,免得有一天子騫被你折磨死。”

“我知道錯了,求求你不要趕我出去,求求你!”後母跪著向閔子騫的父親懺悔求饒,泣不成聲。

兩個弟弟見了這情景,也嚇得哭成一團。

這時,閔子騫走到父親麵前跪下,向父親苦苦哀求:“爹,請您不要把娘趕走,娘在家,隻有我一個人穿不暖罷了;可是一旦娘離開這個家,我和兩個弟弟都失去了娘的照顧,都要受饑寒啊!”

這番話,聽得父親心裏既難過又感動,最後終於讓妻子留了下來。

而閔子騫的後母見他這麼懂事明理,自己覺得很慚愧,於是痛改前非,對待三個孩子都一視同仁了。

這件事在鄉裏傳了開來,人人都讚美閔子騫的賢孝。

閔子騫是一個真正知道感恩的孩子,也是一個有著寬廣胸懷的孩子,他不僅知道感恩自己的父母,還知道心痛自己的異母弟弟,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他的這種行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江革千裏背母

東漢初年,臨淄有個叫江革的人,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

那時各地戰亂不斷,盜賊四起。他們不僅搶財物,還把別家的男子抓去,逼他們入夥。為了避亂,江革和母親棄家逃難。由於母親年邁,腿腳不便,江革便整天背著母親東奔西走。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還要躲避盜賊,母親雖然年老體輕,但長途跋涉仍把江革累得滿頭大汗。母親心疼他,要下來自己走。江革卻說:“孩兒背母親,一點兒也不累,就像小時候母親背孩兒一樣。孩兒背母親能感覺到母親的溫暖,孩兒心裏很歡欣,所以越背越有力氣。”

在逃難中,江革多次遇到盜賊,幾次都險些被盜賊動去。每當麵臨這種情形時,江革便會在盜賊麵前苦苦哀求:“我從小失去了父親,是母親含辛茹苦把我拉扯成人。如果我隨大王去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親,兵荒馬亂,讓她如何保全生命、度過餘生呢?懇請大王念我有老母在旁,沒人奉養,就放過我吧!”盜賊無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動。就這樣,江革屢次化險為夷。

後來盜賊被平息了,江革和母親在江蘇省下邵縣定居下來。為了奉養母親,江革到一個富裕人家當傭人,每天天不亮便開始擔水、劈柴、燒火、做飯,白天還要牧馬放牛,這樣不分晝夜地幹活兒,以賺取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江革雖然賺的錢很少,但凡是母親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他都盡力買到,而他自己卻舍不得亂花一分錢。江革的事跡傳開後,人們對他仰慕不已。

江革千裏背母,令人讚歎不已。其實,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贍養老人,是我們應該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我們不能僅僅隻停留在讚頌別人這個層麵上,而應該使自己也擁有江革那樣的孝心和行動,這樣,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人。

黃香涼席溫被

東漢時期,有個著名的孝子名叫黃香。

黃香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常年生病。為了照顧母親,小黃香一直守護在病床前,端湯喂藥,無微不至地照顧母親。他希望母親早點兒好起來,可是母親還是去世了。

黃香傷心極了,以後就把全部孝心都傾注於父親身上。

轉眼夏季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非常悶熱。懂事的黃香為了讓父親睡個安穩覺,就拿著扇子,在悶熱的屋子裏驅趕蚊蠅,他還使勁地扇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想盡量讓父親睡覺時涼快一點。

到了冬天,家裏沒有任何取暖設備,整個屋子冷得像冰窖一般。黃香心想:這麼冷的天,父親一定睡不好。他為了使父親睡得暖和,自己脫光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兒裏。當他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褥後,才請父親睡下。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的,人們稱讚說:“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

一個九歲的孩子,能夠替父親想的這樣周到,確實令人感歎。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不需要再像黃香那樣涼席溫被了,但他那種孝敬父母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效仿。

吳猛裸身喂蚊

吳猛是晉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他從小就非常孝順父母。吳猛家裏很貧窮,床榻上沒有蚊帳。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覺。

八歲的吳猛心疼勞累了一天的父母,為了讓他們睡個踏實覺,他想了一個辦法。每到晚上,吳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細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吳猛卻任蚊子叮咬吸血,一點也不驅趕。

吳猛認為蚊子吸飽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會去叮咬父母,八歲孩童的這種想法真是可笑,卻讓人笑不出來。雖然其法不可取,但隻有對父母愛到極點,才會有這種“癡傻”的行為,這是一顆多麼純淨的童心啊!

吳猛的做法雖然幼稚,但他這種精神卻異常感人。作為子女,能夠處處為父母著想,並不惜“獻身”以保護父母,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啊!

張菊花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個孝女名叫張菊花。她七歲那年,母親不幸得病去世了,父親又娶了第二個妻子。張菊花對待繼母非常恭敬,百般孝順。但繼母卻居心不良,想方設法來刁難張菊花。張菊花對這一切都忍了,並且還瞞著父親,因為他怕父親知道後會傷心。

有一天,張菊花的父親外出做生意,繼母一看,時機來了,就把張菊花賣給人家作了婢女。

事情很湊巧,張菊花的父親在外出回來的路上,遇見了菊花。當父親問張菊花為何在此時,她滿眼淚水,卻不回答,生怕連累繼母。父親一再追問,她才把自己怎樣被繼母賣給別人的事告訴了父親,父親聽後大吃一驚,當即將張菊花贖了回來。

三天後,張菊花父女二人回到了家中。她的父親見到繼母後,十分惱怒,對繼母嗬斥道:“沒想到,你是如此狠心之人,虧得平時菊花對你還那麼孝順,你卻能做出這種事。我要立刻就休了你。”

張菊花見此情景,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最終被菊花的孝心所感動,答應她不休繼母。

張菊花的繼母沒有生子,菊花在父親去世後,對待繼母跟對待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

古時有句話說:“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說,當父母疼愛我時,做到孝順並不困難;但當父母厭惡我時,還能一如既往地盡孝心,這才是難能可貴的賢良的子女。張菊花就是這種賢良的子女。

包實夫拜虎求生

明朝時,有個叫包實夫的人,對父母非常孝順。

有一年年底,他懷著思念之情從學堂出發,準備回家看望父母。他走了很遠的路程,來到一座山岡前。隻見山岡上長滿了樹木,陣陣的山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但卻不見一個人影。

他正在感歎之時,突然從路邊的樹林裏躥出一隻老虎,奮力撲向包實夫,將他銜在嘴裏,拖到了樹林裏。老虎將包實夫放在地上,一邊喘氣,一邊緊盯著他。

包實夫想到年邁的父母即將無人奉養,內心萬分難過,求生的欲望油然而生。他望著眼前的老虎,忍不住跪下,懇切地說:“老虎呀老虎,我知道你因饑餓才要把我吃掉。可是我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需要人照顧。倘若你允許我回去奉養父母,待他們百年之後,我一定把身體送給你吃,你看可不可以呢?”

老虎似乎真的明白了包實夫對父母的真誠孝心,竟默默地站起身離開了。

包實夫以至誠孝心孝感老虎的事情傳開後,人們無不稱頌他的德行。後人為了紀念此事,把那個地方取名為拜虎岡。

包實夫麵臨死亡,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是即將無人照顧的父母。此情此心感天動地,讓人敬重。

送給媽媽的節日禮物

母親節快到了,小丹尼爾想在母親節這天送給媽媽一份別致的節日禮物。想來想去,她決定送給媽媽一大束紅石竹花。

可是,每到臨近母親節的時候,紅石竹花的價錢就會飛漲起來。而小丹尼爾手裏的錢隻夠買一支白石竹花。白石竹花和紅石竹花比較起來,除了顏色不同之外,幾乎沒什麼兩樣,但價格卻非常便宜。可是,按照當地的習俗,母親在世時,是不能送白色花的。隻有母親去世了,才能送上白色的花以示哀悼。

怎麼辦呢?小丹尼爾發愁了。忽然,她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她買下價格很便宜的白石竹花,接著又去文具店買了一大瓶紅墨水,把那朵白石竹花插到裏麵,偷偷地放在一個媽媽看不到的角落裏。

原來,小丹尼爾了解到,白石竹花能適應各種環境,什麼顏色和養料都能吸收。也就是說,如果把它插到紅墨水瓶裏,時間久了,它就會變成紅色的。就這樣,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白石竹花吮吸著紅墨水,最後,終於變成了紅豔豔的紅石竹花,在母親節那天,這支最獨特的紅石竹花,成為丹尼爾媽媽這輩子收到的最珍貴的節日禮物。

丹尼爾沒有足夠的錢給媽媽買一束紅石竹花,但她卻有一顆最真摯的心和最誠摯的愛,她送給媽媽節日禮物,是金錢無法衡量的世界上最貴重的禮物。

給母親洗腳

日本一家大公司招聘員工時,總經理的麵試題目竟然是問應聘人有沒有為母親洗過腳。當應聘人回答沒有時,總經理突然對他說:“希望你為母親洗一次腳再來。能做到嗎?”應聘人一口答應。

這位應聘人家境貧寒,父親早已去世,母親以替人做傭工掙錢供他讀書,直到他從東京大學畢業。這所大學的學費很高,但母親毫無怨言。

應聘人回家以後,母親幫傭還沒有回來。他準備好熱水等著為母親洗腳,母親回來後感到很奇怪,兒子說明了原委。母親便把腳伸進水盆裏,兒子握著母親的腳,這才發現母親的那雙腳已經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潸然淚下。

在讀書時,他心安理得地花著母親如期送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在他才知道,那些錢原來如此來之不易。

第二天,青年如約去了那家公司,對總經理說:“現在我才知道母親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裏沒有學過的道理,謝謝你。如果不是你,我還從來沒有握過母親的腳,現在我隻有母親一個親人,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不能讓她受苦了。”總經理點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日本這家公司的總經理用不同凡響的麵試方法,讓年輕的應聘人懂得了母親育兒的不易,同時也讓他懂得了為什麼應該孝敬父母這個簡單但也是深奧的道理。

方媽媽

方媽媽本來是個幸福的媽媽,但不幸卻找到了她。她的兒子方亮在前年因為勇敢狙擊搶劫犯張君一夥歹人而遭到槍擊,子彈從方亮的太陽穴射進去的,方亮的大腦幾乎全被破壞了。

當方媽媽趕到醫院裏看到已經是植物人的兒子時,她有些不相信,兩天前兒子還活蹦亂跳地站在她麵前的呀!兒子一直昏迷不醒,方媽媽一直陪著兒子,吃睡都在他身邊,而且嘴裏麵隻有一句話:兒子,你醒醒吧,你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