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個人修養 1為人處世 (1)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遂:成功。意謂作成了的事不必去勸說,成功了的事不必去勸阻。《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綠野仙蹤》第六十六回:“溫而厲道:‘成事不說,遂事不諫。若周通交以道,接以禮,斯受之而已矣。’”
【癡人麵前說不得夢】不能在癡呆的人麵前說夢話,不然他會信以為真。比喻不能在愚昧的人麵前說玩笑話,以免其當作真話。也比喻不能在學識淺陋的人麵前談論他們所不能理解的問題,以免其曲解。語本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僧伽龍朔中遊江淮間,其跡甚異。有問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問:‘何國人?’答曰:‘何國人。’
唐李邕作碑,不曉其言,乃書傳曰:‘大師姓何,何國人。’此正所謂對癡人說夢耳。”宋?陸九淵《陸象山語錄》:“俗諺雲:癡人麵前說不得夢。”亦作“癡人麵前不得說夢”。
【打狗看主人麵】 比喻懲治人應該顧及到與他相關的大人物的情麵。《金瓶梅》第七十九回:“不知原來家中小大姐,這等躁暴性子,就是打狗也看主人麵。”打狗要看主人麵。楊絳《癡氣人生》:“和我們家那貓兒爭風打架的情敵之一是緊鄰林徽因女士的寶貝貓,她稱之為她一家人的‘愛的焦點’。我常怕鍾書打貓而傷了兩家和氣,引用他自己的話說:‘打狗要看主人麵,那麼,打貓要看主婦麵了!’”
【寶劍賣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 烈士:剛烈的勇士。佳人:美女。意謂好的東西應送給值得使用它的人。《凍蘇秦》第一折:“豈不聞寶劍賣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以先生之才,怕不進取功名,易如拾芥。但恐禮物微鮮,不足供長途之費耳。”亦作“寶劍贈與勇士,紅粉贈與佳人”。劉雲若《恨不相逢未嫁時》第三回:“就作出大方樣兒道:‘好東西才配你用呢!俗語說:寶劍贈與勇士,紅粉贈與佳人,你怎能不受?’”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在某個職位,就不用謀劃相關的事務。語本《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中國現在記》第六回:“卑職早就打算一個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為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種事擱在心上已有多年了。”
【不知者不怪罪】 意謂不了解情況而犯的過失,不能怪罪。不知者不怪罪:《山海經》: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朱母則認認真真地對兒子說:“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朱耀宗隻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報告皇上,請皇上治罪。皇上連連稱奇,降道禦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亦作“不知者不作罪”。《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蔣玉函忙起身陪罪。眾人都道,‘不知者不作罪’。”亦作“不知者不罪”。《慎鸞交》第三十三出:“原來是侯老爺。古語道得好:‘不知者不罪’。”
【大蟲不吃伏肉】 大蟲:老虎。伏肉:指被懾服的動物。比喻強者不欺淩已伏貼的人。《水滸傳》第二回:“我若拿他去解官請賞時,反教天下好漢們恥笑我不英雄。自古道:‘大蟲不吃伏肉。’”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意謂從大局和長遠考慮,從具體事情上一件件做起。李欣《潛移默化》:“移風易俗,是一個曆史時期的任務,必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大人不記小人過】 舊謂地位高的人對地位低的人的過失不應計較、怪罪。《三俠五義》第三十三回:“你不必如此。大人不記小人過,饒恕你便是了。”亦作“大人不見小人怪”。大人不記小人過金庸《神雕俠侶》:“沙通天等呆了半晌。彭連虎道:‘楊大俠,我們四人無知,冒犯了柯老俠的虎威,望你兩位大人不記小人過。’楊過道:‘那你們記好,這是你們自己不守信約,不敢跟柯老公公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