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去意難留,留下結冤仇】 意謂人要離去就不要勉強留下,即使留下,
對方也會不滿意。《合漢衫》第二折:“既然孩兒每要去,常言道:‘心去意難留,留下結
冤仇。’婆婆,你問孩兒有甚著穿的衣服將一件來。”亦作“心去最難留,留下結冤仇”。
《歧路燈》第八十回:“心去最難留,留下結冤仇。不知我說的是也不是,相公酌度。”亦
作“心去意難留”。《封神演義》第十八回:“常言道:‘心去意難留。’勉強終非好結果
。”亦作“人去不中留”。《紅樓夢》第四十六回:“老太太雖不依,擱不住他願意。常
言:‘人去不中留’,自然這就妥了。”
【要吃爛肉,別惱著火頭】 火頭:燒火做飯的人。要吃爛肉,就別惹惱燒
火的人。比喻要達到某種目的,就不能得罪與此相關的人。《醒世姻緣傳》第八十一回:“
二位爺,深更半夜又來做甚麼?是待‘打背弓’呀?‘要吃爛肉,別要惱著火頭’。怎麼倒瞞
起我來了!”
【一人拚命,萬夫莫當】 以死相拚,誰也抵擋不住。《英烈傳》第二十八
回,“從古說得好:‘一人拚命,萬夫莫當。’那餘闕到友諒陣中……直撞橫衝,殺得友諒
遠走二十裏之地。”亦作“一人拚命,萬夫難當”。《單刀會》第二折:“大丈夫敢勇當先
,一人拚命,萬夫難當。”
【一身做不得兩件事,一時丟不得兩條心】 謂做事不能分心走神。《英烈
傳》第四十九回:“古來說得好:‘一身做不得兩件事,一時丟不得兩條心。’那五太子沒
了心思,刀法漸漸的亂了。”
【一心不能二用】 謂做事要專注,不能分心。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
三章:“你看我哪裏有功夫哩!俗話說得好,一心不能二用。”亦作“心無二用”。《平妖
傳》第五回:“……卻不知酒壺已被瘸子在他手中取去,吃得罄盡了,端的是心無二用。”
【一爭兩醜,一讓兩有】 互相爭鬥,雙方都要出醜,互相謙讓,雙方都有
好處。明?呂得勝《小兒語》:“一爭兩醜,一讓兩有。”清?林伯桐《古諺箋》:“一爭
兩醜,一讓兩有。箋曰:一讓,息爭也。有物於此,爭之則不足,讓之則有餘,此易知也。
”
【以狼牧羊,何能久長】 比喻用壞人管事,事情一定會辦壞。《遼史?蕭
岩壽傳》:“乙辛複入為樞密使,流岩壽於烏隗路,終身拘作。岩壽雖竄逐,恒以社稷為憂
,時人為之語曰:‘以狼牧羊,何能久長!’三年,乙辛誣岩壽與謀廢立事,執還殺之。”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鷸:一種長嘴水鳥。比喻雙方相爭不讓,第三方
趁機獲利。語本《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賊無贓,硬似鋼】 比喻沒有抓住幹壞事人的把柄,壞人就會死不承認。
羅旋《南國烽煙》第一部二:“‘賊無贓,硬似鋼’。你大概要有見證才肯認錯吧?”
【掌舵的心不慌,乘船的才穩當】 比喻當家領頭人遇事鎮定自若,一般成
員才會心裏穩定。薑樹茂《漁港之春》第十章:“你是全組掌舵的。俗話說:掌舵的心不慌
,乘船的才穩當。你一慌,大夥才急了,關鍵是你。”
【走遍天下路,吃遍天下虧】 舊謂出外做事總是受外鄉人的欺?負。《帶
印奇冤郭公傳》第十一回:“你們江西幫聽之:語雲:‘走遍天下路,吃 樘煜驢鼇!衷?
:‘強龍不壓地頭蛇,’……本縣是太原人,同鄉親友在外邊做買賣的最多,此中甘苦,知
之素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