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修時,楊陌還糾結於《觀音經》和《波若波羅密多心經》之中,楊倩與李漠寒已經在學習更艱辛深奧的《大悲咒》了。
隻聽石正瑾道:“大悲咒全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誦此經文者能得十大利益,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待兩人抄錄經文後,又詳細講解道:“功德利益乃包括: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不墮三惡道……”
楊陌雖眼看著《波若波羅密多心經》,卻豎著耳朵聽著一旁石正瑾的說話,當下忍不住問道:“什麼是三惡道?”
石正瑾看他一眼道:“你耳朵倒靈,要你背誦經文也不專心。”楊陌卻道:“我聽你講解也是學習,反正現在聽了也省得你下次再講。”
石正瑾說不過他,隻得瞪了他一眼,解釋道:“六道乃是眾生輪回之道途,六道可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三善道為天道、人道、阿修羅道,所謂三惡道則是指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世間眾生無不在輪回之中,隻有佛、菩薩、羅漢才能夠跳出三界,不入輪回。”
楊陌聽得甚感興趣,又問道:“是不是我們今世為人,下一世轉世投胎就不知道成什麼東西了,但是念念這個《大悲咒》就可以得大功德,不入三惡道?”
石正瑾點頭道:“大抵如此。不過轉世入哪一道,卻不是單純念幾句經文便可以決定的——若是那惡貫滿盈、殺人越貨的惡人,臨死前念幾次咒文,難道便能入三善道了?綜而言之,人受業障所報,行惡多者得惡報,死後墮三惡道,而多行善事自然能轉投善道。”
楊陌聽得連連點頭,道:“想來我們今世為人,自也是前世積了功德,卻不知我上一世是什麼?是天人還是阿修羅?”
楊倩取笑道:“你倒是想得挺美,說不定你前世便是一隻小狗,成日搖尾巴吃骨頭。”
楊陌不服氣道:“小狗又怎麼了?我覺得小狗也挺好啊,天天吃了就睡,醒了就玩兒,生活也逍遙自在。”想了一想,不由擔心道:“也說不定我前世真是一隻小狗,也不知吃了多少苦頭才能轉世為人……石師叔,可有什麼辦法知道自己的前世?你能看出我的前世是什麼嗎?”
石正瑾笑道:“我自然是不能了。不過傳聞人死後,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橋邊的三生石,它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樣,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回,緣起緣滅,俱都刻在上麵。”
楊陌喜道:“真的?”隨即又黯然道:“都到了奈何橋啦,死都死了,卻還有什麼用?等喝了孟婆湯,更是什麼都忘記了,便是知道了也記不了多久。”
石正瑾失笑道:“這些不過是傳說而已,做不得真的,再說投胎轉世,前世的愛恨情仇便就此了斷,與下世再無關聯。你也莫要枉自傷感了,還是先把那兩首經文背好,再多讀幾遍《大悲咒》吧。”
楊陌不情不願地從故事中抽離出來,繼續苦背經文,石正瑾也自教楊倩與李漠寒念《大悲咒》。
《大悲咒》乃是梵文典籍,全文晦澀難懂,念起來有如天書,什麼“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摩麼罰摩囉”“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隻聽得人頭大如鬥,連意思都不懂,遑論背誦了。
這咒文畢竟是別種語言,便是楊倩也學了頗久才勉強能將全文讀出來,石正瑾為兩人糾正字詞讀音後,又解釋咒文內涵,乃是讚頌觀世音菩薩的神通廣大,求以普度眾生、渡人皈依三寶之意。
楊陌聽得心中稱奇:“沒想到這篇鳥語一般的咒文,說的竟然是這個意思。”
苦習一個上午,總算是功德圓滿,《波若波羅密多心經》終於算是能勉強背出,再看那邊,楊倩已經能將《大悲咒》一字不差地背下來,便是石正瑾也驚歎於她的記誦之能。
楊陌卻是心中不服,暗道:“會背幾段鳥語一樣的咒文便了不起麼?要是下午能將劍室給收拾得好才叫厲害呢。”想到此層,不覺眉頭大皺,轉頭看向身邊的李漠寒,隻見他冷漠的臉龐上雖無甚表情,但眉眼之間略帶憂慮,顯然也是為下午的任務而擔心。
看到楊陌擰成一團的眉頭,楊倩已然猜出他心中所想,便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角,安慰道:“不用擔心,每日若能收拾得數十把劍,終有一天能完成的——莫要忘了,越到後頭所剩劍鞘越少,便也越容易了。”楊陌苦笑道:“但願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