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活脫
有位父親,教導兒子待人接物的方法,說:“對人說話的時候,要‘活脫’一些,不要一句話說得太死。”
兒子問道:“什麼叫‘活脫’?”恰好,這時鄰居家來借東西,父親指著幾件器物說:“比如這家來借器物,你不要說都有,也不要說都沒有,隻說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說得圓滑一點,這話就‘活脫’了。遇事都要這麼辦。”
兒子記住了父親的話。有一天,一位客人來串門,問道:“你父親在家嗎?”
兒子答道:“父親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
哥哥你錯了
據說有年語文考試,卷中有“昧昧我思之”一句。有個考生視力不佳,把“昧昧’二字誤看成“妹妹”,答卷中寫成:
“妹妹我思之。”
批卷者看了,不覺好笑,揮筆批道:“哥哥你錯了!”
響亮的名字
有人求教一個有學問的人說:“自古以來,那些個當大官的,名字都很響亮。勞你給我幾個兒子改改名,越響亮越好。”
有學問的人問:“你有幾個兒子?”
此人答:“四個。”
又問:“什麼輩份?”
此人答道:“大字輩。”
有學問的人說:“好,那就改成張大槍,張大炮,張大喇叭,張大號吧!”
笑話一擔
從前有個老學究,年邁無子,這年生了個兒子,便起名叫“年紀”。沒多久,又生了個兒子,方頭大耳,相貌不俗,看來像個可以讀書的孩子,就起名“學問”。誰知他到了古稀之年,又生了一個兒子,不禁自我解嘲說:“這樣年邁,還有兒子,真是笑話。”第三個兒子就取名“笑話”。
三個兒子都漸漸長大了。一天,學究吩咐他們上山砍柴。等他們砍柴回家後,學窮問妻子說:“三個兒子誰砍的柴多?”
妻子回答說:“年紀有了一把,學問一點全無,笑話倒有一擔。”
“而”字
一位老師講解虛詞“而”字時,對學生說:“這個‘而’字,有很多意思,是個一詞多用的常用字。”
第二天,一個學生寫了一篇作文,亂用了許多“而”字。老師看了很生氣,便在作文上批道:“該而不而,不該而而而;而今而後,應而便而,不應而不而。”
學生看了這個批語,說:“老師一連用了許多而字,就是不叫我們用!”
知音
一個不學無術的琴師在街上彈琴。人們一聽到“伊亞亞”的琴聲,都一個個地溜走了,最後還剩下一個聽客。琴師自慰地對他說:“還好,總算還有你是個知音,沒有辜負了我。”
那人回答說:“這擱琴的桌子是我的,不然我也早走了。”
“宰予晝寢”新解
從前,有個老師,白天總好在課堂上打瞌睡。學生們書聲琅琅,他卻坐在一邊呼呼睡大覺。
有一次,有個頑皮的學生,他明明知道書上的“宰予晝寢”的意思是指孔子的學生宰予常常在白天課堂上打瞌睡,但為了諷刺一下老師,便把先生搖醒:“老師,這書上講的‘宰予晝寢’是什麼意思?”
老師了揉了揉惺鬆的雙眼說:“宰就是殺,予當‘我’講,晝是指白天,寢就是睡一覺。四個字連在一塊講,就是:即使殺了我,我也一定要在白天睡上一覺。”
愛情的差別
一個美國人同一個法國人在談論愛情。
“在我們國家,”法國人說,“年輕人向姑娘求愛都是彬彬有禮、含情脈脈的。倆人相愛後,年輕人最初吻姑娘的指尖,然後是手、耳朵、脖子……”
“我的上帝,”美國人歎著氣說,“要是在我們美國,這段時間,他們早已度完蜜月回來了。”
耳光
大巴在一站台停下,上來一女一男,女的漂亮矜持,男的木訥拘謹,車上人多,兩人一前一後緊挨著站在過道裏。車行不久,隻見那漂亮女人轉過身,“啪”!給了身後男人一記響亮的耳光,男人不做聲,臉紅到了脖子根。眾愕然:妻管嚴太嚴重了些。不到兩分鍾,“啪”!人們又聽見那女人揮手時清脆的聲響,那男人臉上留下五個清晰的手指印,仍不做聲。眾人更加愕然。
很快車到了站,那女人昂起頭神氣地下了車,那男的卻未動。眾人覺得奇怪,便問:“你老婆下了車,怎麼你還不下去?”她哪裏是我老婆,我根本不認識她。”“啊!那她為什麼打你兩耳光?”那男的神情沮喪,一臉委屈地說:“我見她裙子的拉鏈開了,就幫她拉上。她打了我一耳光,我心想你是不願意拉上鏈子,便又給她拉開,誰知她又賞了我一耳光,唉……”那男的話還未講完,眾人已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