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世尊複告諸苾芻等。重為汝說。阿難陀不舍離我。五百苾芻走散之事。汝等諦聽。如過往昔。於波羅痆斯有王。名阿吒。正住其位。其國人民熾盛豐熟安樂。有五百臣佐為彼威德。近境諸王皆來朝拜。時有一人從南天來。名曰杖瓶然此一人當敵千人。到臣佐所。大臣即將見王白大王言聞王威德。此一人鬥已敵千人。王當攝受。時王即賜受用財物。於後時中比境有王。軍馬漸多強盛勇健。即辦象馬車步四種兵士來逼。阿吒。共為鬥戰。其阿吒王亦以四事兵馬出共鬥戰。其外境王被打陣破散走而去。各歸本所還來聚集。密遣一人谘五百群臣。我更鬥戰。汝莫共我鬥敵。若得位時多與汝等財寶。勝阿吒萬倍。其五百群臣皆悉回意。共外境王情同密契。時王複以四事兵甲。更來鬥戰。阿吒亦以四種兵士共為鬥敵。其五百大臣共外境王同情不戰。彼南天來者。共阿吒王心大苦惱。彼人即說頌曰
一切友舍離 多時好看侍
唯有瓶杖人 不離大王所
彼勇健人殺彼五百大臣。爾時佛告諸苾芻。勿作異念。時彼阿吒王者。即我身是也。彼敵千人勇健者。即阿難陀是。其五百群臣者。即此時五百苾芻是。其五百苾芻皆悉走散離我。唯阿難陀不舍離於我。複告諸苾芻等。汝等諦聽。阿難陀不舍離我之事。如過往昔。有一菩薩住不定聚。在一方所山中。受獸王師子身。時有五百野犴。每常隨後求拾殘食。同住山中。師子殺得蟲獸。上味血肉食已舍去。餘有殘者。野幹取食多時在彼。於後時中。彼師子王夜覓蟲獸。夜闇不覺墮在枯井。其五百野犴中有一野犴。見師子墮井。不離井邊思念方便。作何計校。救拔師子得出井中。自餘野犴見五百群鹿隨後而行。其彼一野犴。傍井東西遊行。見一土堆。以腳推土置於井中。土漸滿井師子得出。爾時諸天於虛空中。即說頌曰
皆須作親友 羸弱及強者
我見一野犴 從井救師子
佛告諸苾芻等。時師子者。我身是也。其一野犴者。阿難陀是也。昔四百九十九野犴。即此四百九十九苾芻是也。其四百九十九苾芻棄舍於我。唯阿難陀不舍而住。佛告諸苾芻等。諦聽。乃往昔時有一菩薩。在不定趣。時一方所與五百鹿為王。有一獵師欲害群鹿。於河側邊。著弶柵網索計校捕獵。時諸鹿等心無畏懼遊行至彼。然其鹿王於前而行。遂被係縛。既見被縛。諸鹿並皆走散。有一母鹿。住於王邊而不棄舍。於時鹿王欲斷其索。而不能斷。母鹿見其鹿王不能斷索。便說伽他曰
大威德鹿王 宜速殷勤解
安置弶柵者 獵師今欲來
爾時鹿王。便以伽他。以頌答曰
我今作何計 無能斷此索
弶索極堅牢 縛腳令徹骨
爾時獵師。手執弓箭身著袈裟到此鹿所。母鹿見獵師欲害鹿王。於時鹿母即就鹿王。而說頌曰
大威德鹿王 宜速殷勤解
安置弶柵者 獵師今欲來
爾時鹿王。以頌報曰
我今作何計 無能斷此索
弶索極堅牢 縛腳令徹骨
爾時鹿母。心懷虛怯即就獵師。而說伽他曰
汝是大獵師 宜放弓箭卻
將刀先殺我 然後殺鹿王
爾時獵師聞是語已。心大驚愕而問鹿母。此鹿是汝何等眷屬。鹿母報曰。是我夫主。獵師聞是語已。便說伽他而報彼曰
我今不害汝 亦不殺鹿王
令汝重相愛 夫妻還得合
爾時鹿母說伽他曰
如我與夫同歡樂 愛重夫主還相見
願汝與諸眷屬等 恒常愛重同歡樂
爾時獵師。聞是說已心大驚怪。歎言希有。便解鹿王與母鹿同去。爾時佛告諸苾芻。汝意雲何。其鹿王者。豈異人乎。即我身是。其母鹿者。阿難陀是。四百九十九鹿者。是四百九十九苾芻是。其四百九十九苾芻棄我而去。唯阿難陀不舍而住。時諸苾芻鹹皆有疑。唯有世尊能斷疑惑。大德世尊。宜可觀察提婆達多。自為臭穢為利養故。損害其身。佛告諸苾芻。提婆達多。非但今世以貪穢惡利養故而害其身。汝等諦聽。乃往古昔於一山中。有大花池。時有大象住在池邊。複池一邊有野犴住。身多穢臭。是時其象從池飲水而出。其野犴欲往池邊飲水。野犴告象曰。仁可避路。若不爾者可共鬥敵。象作是念。此可湣物臭穢無上。若以足踐或鼻或牙害彼。皆悉穢惡。我今還已穢惡之物方可害彼。而說頌曰
亦不足蹋汝 複不鼻及牙
我用穢物殺 當以穢殺穢
時象複作是念。我向一邊行。彼應必隨我。後即向一邊速去。其野犴便作是念。我以口辭彼懼退走。即隨後趁象。其象見近。即以極努放糞打其野犴。便即命終。佛告諸苾芻等。勿作異念。爾時彼野犴者。即提婆達多是。當以穢物損害。今時亦穢惡利養故損害。時苾芻心皆疑惑。唯佛能斷。來白佛言。若能依佛教者。皆度生死苦難。若依提婆達多教者。墮在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