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柔道運動概述

柔道運動的競賽與裁判

學校室內外運動競賽與裁判學校體育運動會單項競賽與裁判1.柔道運動概述

柔道運動的發展

柔道創立初期,並未因柔術的改名,而受到社會上各階層的肯定重視,自創立至體係完成後,於公元1904年(明治27年、清光緒30年)的日俄戰爭,日軍廣瀨中佐、本田中佐、湯淺少佐(他們都是在明治十七八年間,為嘉納的高門弟子山下義韶、橫山作次郎的入室弟子),在我國旅順港口沉艦自殺,阻止帝俄龐大的東海艦隊,使俄軍無法出港應戰,因此日軍攫奪天險,致使帝俄一戰敗北,戰爭結束後,日人檢討戰士的勇敢犧牲精神,一致認為是柔道訓練的成果,於始嘉納古調獨彈的柔道,遂引起日本朝野上下的注意,於是日本政府開始大力提倡,發展柔道運動。

從此事件之後柔道在日本開始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公元1911年(明治44年),嘉納先生創立日本體育協會,並擔任會長之職。當時柔道在學校的發展,1911年(明治44年)尚屬選修科目,直至1930年(昭和5年)才正式成為必修科目,同時也成為培養警員及警官的必修科目。從柔道創立至完成統一體係後,再經二十年共有四十年,即公元1922年(明治55年),有關柔道理論方麵,嘉納先生總算摸索到了,所謂:“精力善用”與“自他共榮”的思想境地,於是在次年1923年(也就是嘉納先生六十三歲)時,發表了這篇柔道學理的根據。

公元1926年,嘉納先生又以“過去柔道與未來柔道”為講題作發表,說明柔道運動的發展及的目的;由個體的發展至社會、國家、國際,強調柔道偉大的發展使命,以及將來之目的以達共榮世界。並且多次出國從事柔道運動的示範、表演、講授,貢獻其畢生精力致力於柔道運動的推展,使柔道運動發展至目前已有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組成國際柔道聯盟,由此可知在柔道的推展上,嘉納先生的功績實不容忽視。

公元1930年(昭和五年),經日本政府大力題倡,又使得柔道的發展更上層樓,正式成為學校必修之科目,並成為培養警員及警官的必修術科項目。

公元1952年,也就是嘉納先生死後的第十四年,柔道的發展已邁入世界組織,成立世界柔道聯盟。1958年日本柔道為慶祝講道館創立七十周年,在東京區春日町,建立一座七層樓的講道館,有四百四十二疊席的大道場,加上附屬道場,共有八百二十九疊席,據統計在此練習柔道者約為500人,比起創立初期時,實為天壤之別。到了公元1964年,柔道運動正式列入奧運競賽項目。柔道發展至目前,加入國際柔道聯盟的會員國有124個,全世界柔道運動人口已上千萬,不論名義上、實質上,柔道已發展成為世界性的柔道。

嘉納治五郎先生於1911年創立“日本體育協會”,擔任協會的首任會長,並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委員。由於先生對振興日本體育不遺餘力,獲得日本“體育之父”的美譽。也因他旅行國外時,總不忘把握良機利用演講、實地示範介紹,促使柔道普及,隨行海外的許多門生,也設法讓外國人了解柔道的精神與精妙的技巧,造成柔道能在海外發展的原因。

戰後的柔道

自太平洋戰爭戰敗後,柔道也因武德會解散,學校停止練習,而成式微狀態。1948年再度恢複全國性的全日本柔道錦標賽、全國警官柔道大賽,並於1949年與講道館結成全日本柔道聯盟,每年共同舉辦全日本錦標賽、全日本東西對抗賽。

戰後海外柔道也因積極推動而能順利發展,1948年成立了1948歐洲柔道聯盟,1952年,日本也正式加入國際柔道聯盟組織。1964年,柔道終於成為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兩位荷蘭籍選手黑欣克與魯斯卡以強勁的實力贏得勝利,外國選手與日本選手同場較勁成為今日日本柔道的趨勢。

柔道的服裝

在練習和比賽柔道時,必須赤足穿柔道衣進行。柔道衣分為上衣、下衣(褲子)、腰帶。上衣的長度要求遮蓋住臀部,袖子長度要求稍微超過前臂的中部,袖口和前臂最粗的部位有5公分以上的空隙。下衣的長度要求稍微超過小腿的中部,褲腿和小腿最粗的部位必須有7公分以上的空隙。腰帶,為了防止上衣散開,要打結束緊。結的兩端須餘有15公分的長度。比賽時,雙方運動員要係不同顏色的標誌帶。柔道衣各部位的名稱,有左裏領、左前領、左裏袖、左中袖、前腰帶、左橫帶、左袖口、左內襠、褲腿口、左橫領、後領、左後帶、後腰帶等。右麵各部位名稱與左麵相同,隻是有左、右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