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雪橇運動概述
雪撬運動的競賽與裁判
學校冰雪運動的競賽與裁判學校體育運動會單項競賽與裁判1.雪橇運動概述
雪橇運動的起源
雪橇是雪上運動器材。用木料或金屬製成。種類繁多,一般有無舵、有舵、單橇、寬橇、騎式、臥式、連模、牽引、電動、風帆等類型。目前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隻采用無舵雪橇(亦稱“運動雪橇”或“單雪橇”)和有舵雪橇進行競賽。
無舵雪橇為木製,底部滑板為全屬。一對平行的滑板寬不超過45厘米。滑板前翅都允許保持一定的彈性,但不得裝操縱滑板的舵和製動器。單座重不超過20千克,雙座重不超過22千克。
有舵雪橇用金屬製成,前部是一對活的舵板,其上部與方向盤相接。並裝有固定的流線型罩。尾下部安裝刹車製動器。雙人雪橇長270厘米,寬67厘米,包括人的體重不超過375千克。四人雪橇長380厘米,寬67厘米,包括人的體重不超過630千克。如重量不足,可攜帶其它加重物給予補足。
雪橇起源於北歐,又稱北歐冰橇。
1883年2月12日,瑞士人皮特和澳大利亞人喬治聯手進行了一次“偉大的國際冰橇比賽”,他們用時9分15秒滑過在瑞士達沃斯4公裏的賽道。隨後這個運動在瑞士、奧地利、德國、意大利以及美國等國家迅速興起。
1887年瑞士聖莫裏茨地區的機械專家馬蒂斯設計製作了世界上的第一個比賽冰橇。自20世紀50年代始,隨著無舵雪橇的興起,冰橇逐漸被淘汰。冰橇滑降時,運動員頭在前,俯臥在冰橇上,利用安裝在專用皮靴前部的防滑釘控製冰橇的運動方向或製動。僅在1928年和1948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現在的雪橇比賽中,選手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40公裏或者更大,其離心力超越5G。
雪橇最初為木製,後發展成用金屬製作。1884年英國舉行首次雪橇公開賽。1924年被列為首屆冬奧會比賽項目,分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兩種類型。
比賽時要求運動員乘坐木製或金屬製的雙橇滑板在專用的冰雪線路上高速滑降、回轉。運動員坐在雪橇上,雙手借助起點助欄用力向後推而使雪橇起動。在滑行過程中,運動員仰臥在雪橇上,單手拉住雪橇皮帶利用身體姿勢的改變,操縱雪橇,使之沿著冰道快速滑降。到達終點時,運動員須在雪橇上,否則成績無效。由於線路多為S形的彎道,加之速度極高,滑行過程驚險刺激。和雪橇相似的比賽項目還有雪車。
目前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隻采用無舵雪橇(亦稱“運動雪橇”或“單雪橇”)和有舵雪橇進行競賽。冬季奧運上的有舵雪橇小項中的雪橇長度不得超過27米,寬度不得多於067米,滑橇板寬度8毫米,在雪橇滑行時,雪橇的重量不得高於375公斤。
當中,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要滑行4次,分兩天比賽,每次滑行兩次,首輪的出發次序是以抽簽決定。之後的出場名次是按上一輪成績而定,最差的一組會先出發。在4輪完畢後,會以4次的滑行中到達終點的時間累積,得到最終的成績,數字愈低,則為排名愈高。若出現相同時間,則會以任何一次最快時間完成的一隊為優勝。
有舵雪橇運動
有舵雪橇又稱為“長雪橇”,是一種以舵和方向盤控製的集體冬季運動項目,它的平均速度可達90公裏至100公裏,最高可達至120公裏,而其雪橇是由金屬所成。
有舵雪橇的曆史
有舵雪橇的起源說法不一,有一說是源於18世紀後期的英國,在當時,有英國人把平底的雪橇安裝了車板,後來,新的雪橇安裝了金屬舵板和製動閘,成為了有可能是曆史上首輛的有舵雪橇。另外的一個說法是起源19世紀末的瑞士,但後來證據了早在1880年左右,美國的紐約州就已經出現木製雪橇賽跑的紀錄。
而有舵雪橇與跳台滑雪一樣,都是於第一屆冬季奧運中成為了正式的比賽項目。現時,有舵雪橇在冬季奧運中設立三個小項,包括男子雙人、男子四人及女子雙人小項。在首兩屆的冬季奧運中隻設男子四人小項,美國寧靜湖冬季奧運中新增了男子雙人小項,後來的美國鹽湖城冬季奧運中,女子雙人小項成為了並中一項有舵雪橇項目的小項之一,而美國的Vonetta Flowers成為了第一位贏得冬季奧運的非裔美國人。雪橇運動分為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有舵雪橇出現在18世紀80年代。當時,有個美國人達烏先達把兩個單人雪橇用木板釘在一起,前麵的用來控製轉彎,雪橇從山上雪道滑下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這就是有舵雪橇的前身。
無舵雪橇出現得較晚。隨著雪橇運動的發展,1948年英國的滑雪者別出心裁地進行了單人雪橇的滑跑,直到1964年,無舵雪橇才基本定型。在第九屆冬季奧運會上,這個項目被列入正式比賽,男女分別進行。雪橇運動從18世紀起,流傳於北歐各國。1923年成立了世界雪橇運動聯合會,至今已有幾十個成員國。
從1924年第一屆冬季奧運會開始,曆屆都把有舵雪橇列為正式項目。從1932年的第三屆冬季奧運會開始,又增加了男子雙人有舵雪橇比賽項目,由於場地條件等情況不完全一致,所以,這項運動沒有世界紀錄。
有舵雪橇與冬奧會
有舵雪橇於1924年成為了冬季奧運的正式項目後,隻有1960年冬季奧運因場地關係而被列出比賽項目之外,幾乎每屆的冬季奧運都設有此項目,當中的小項有男子雙人、男子四人及女子雙人小項。
有舵雪橇的分類
1雙人賽。冬季奧運上的有舵雪橇小項中的雪橇長度不得超過27米,寬度不得多於067米,滑橇板寬度8毫米,在雪橇滑行時,雪橇的重量不得高於375公斤。
當中,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要滑行4次,分兩天比賽,每次滑行兩次,首輪的出發次序是以抽簽決定。之後的出場名次是按上一輪成績而定,最差的一組會先出發。在4輪完畢後,會以4次的滑行中到達終點的時間累積,得到最終的成績,數字愈低,則為排名愈高。若出現相同時間,則會以任何一次最快時間完成的一隊為優勝。
2四人有舵雪橇。四人賽所使用的雪橇最長的最高上限為38米,寬067米,滑橇板最小寬度是12毫米,在雪橇滑行時,雪橇的重量不得超於375公斤的重量。
當中,四人賽的運動員與雙人賽的運動員相同,都是於一次比賽中要滑行4次,分兩天比賽,每次滑行兩次,首輪的出發的次序以抽簽決定。之後的出場名次是按上一輪成績而定,最差的一組會先出發。在4輪完畢後,會以4次的滑行中到達終點的時間累積,得到最終的成績,數字愈低,則為排名愈高。若出現相同時間,則會以任何一次最快時間完成的一隊為優勝。
項目規定
有舵雪橇服裝包括比賽服,護肩、護肘、頭盔和專用釘靴。靴釘為刷型並均勻分布於靴底。靴釘的長度不超過14毫米,間隔不超過3厘米。
比賽規則規定:2人座有舵雪橇長不得超過270米,寬067米,滑橇板寬度8毫米;4人座有舵雪橇最長380米,寬067米,滑橇板最小寬度為12毫米。2人座有舵雪橇比賽時,總重量不得超過375公斤,4人座有舵雪橇總重量不得超過630公斤,不足重量可攜帶其他加重物補足。滑道全長1500米,平均坡度為4°30′,最大坡度為8°30′。彎道部分的半徑必須在20米以上,滑道的護牆最少不得低於50厘米。比賽分雙人座和四人座兩項。每賽次滑行4次,以4次比賽的累計時間計算成績,時間少者名次列前。遇兩隊時間總和相等時,以任何一次最少時間的隊為勝。
有舵雪橇的比賽場地
有舵雪橇的滑道是以混凝土或以木材所建成,寬度為14米,兩側均為護牆,護牆內側高14米,外側高2~7米。滑道及兩側的護牆均需澆冰,比賽線路長度為1500米,全程有最少15個彎道,最多為20個,彎道的半徑最低下限為20米,其滑道的平均坡度為4°30′~8°30′,而起點至終點的高度差異是100~150米。
項目軼事
美國人伊根於1920年夏季奧運中贏得7拳擊項目的金牌,後來於1932年的冬季奧運中奪得有舵雪橇項目的金牌,是20世紀中唯一一位曾於夏季奧運和升季奧運都獲得金牌的運動員。
由於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項目的器材較昂貴,在早期的冬季奧運中通常隻有歐洲的發達國家參與,在奧地利冬季奧運中,東德贏得了所有小項的金牌。
無舵雪橇運動
無舵雪橇,也稱平底雪橇、運動雪橇或短雪橇。雪橇運動項目之一。一種仰麵躺在雪橇上,雙腳在前,通過變換身體姿勢來操縱雪橇高速回轉滑降的運動。雪橇為木製,底麵有一對平行的金屬滑板。滑板不得裝置能操縱滑板的舵和製動器。男、女單人項目比賽每隊限報3人,每名運動員可滑行4次,以4次滑降時間總和計算名次,少者為勝。雙人項目比賽時每隊不得超過兩名運動員,每名運動員可滑行兩次,以兩次滑降時間總和評定名次,少者列前。
雪橇全長為70~140厘米,寬為34~38厘米,高為8~20厘米。雪橇為木製,底麵有一對平行的金屬滑板,寬不超過45厘米。雪橇前部沒有舵板,後部也沒有製動閘。滑板上部為支架。滑板前麵翹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軟性,以利轉彎,但不準裝置能操縱滑板的舵和製動器。單座重量21~25公斤,雙座25~30公斤。比賽分男子單座、男子雙座、女子單座三項。比賽時運動員坐在雪橇上,雙手借助起點助欄用力向後推,使雪橇向前起動,滑行中仰臥在雪橇上,單手拉住雪橇皮帶利用身體起臥,變換肩、腿姿勢操縱雪橇,使之沿著冰道快速滑降。選手可選擇最理想的線路前進,以盡可能的減少比賽用時。到達終點時,運動員須坐在雪橇上,否則不予計算成績。比賽中平均時速可達130公裏(80英裏),最快時速可達145公裏(90英裏)。單座滑4次,賽期為兩天;雙座滑2次,賽期為一天。比賽所用時間相加,均以時間少者為勝。成績相等時,以各次滑降中成績最好者為勝。出發順序由抽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