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冰壺運動規則
冰壺場地
其實冰壺賽道的橫截麵是U型的,並不水平,之所以如此設計並不是製冰師的失誤,而是製冰師專業水平體現,因為U型的冰麵可以幫助高水平運動員打出弧線球。
場地
冰上溜石所用場地是一個長445米、寬432米的冰道。
本壘
冰道的一端畫有一個直徑為183米的圓圈作為球員的發球區,被稱作本壘。
營壘
冰道的另一端也畫有一圓圈,被稱為營壘。營壘是由4個半徑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圓組成。外麵兩圓之間塗為紅色。在場地兩端各裝有一個斜麵橡膠起蹬器。在冰壺場地前後兩端各有一條藍色的實線稱為“前衛線”和“後衛線”。冰壺擲出後,如果未進前衛線或越過後衛線都視作無效,將被清出場外。
邊線
任何接觸到邊線的石球都被視為出局,應立即從場地中移開。
圓壘
冰道兩端各一,由數個同心圓所構成。
起滑架
位於場地邊緣與圓壘之間,球員在擲球時可借此將腿後蹬而向前。
場地示意圖圓心線
擲球時,若石球已通過擲球區的圓心線,則不可再重擲。石球擲出後,己方的刷冰員可在石球通過標的區的圓心線之前進行刷冰;之後,則對方主將有權進行刷冰,以使球離開圓心。
欄線
擲球時,球員必須在擲球區的欄線之前將球離手。擲球後,若石球未完全通過標的區的欄線便停止,則此球視為出局。但若曾與在局中的球發生碰撞,則該球無須完全通過欄線。
冰壺
冰壺由蘇格蘭不含雲母的花崗岩石鑿磨製成,標準直徑30厘米、高115厘米、重19公斤。不易磨損。進行一場比賽每隊需要8隻冰壺,一隻冰壺的價格大約是1萬元。由於撞擊帶來的磨損,冰壺還需要定期更換。
冰壺比賽規則
冰壺比賽時,每場由兩支球隊對抗進行,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兩隊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的順序交替擲球,在一名隊員擲球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麵使冰壺能準確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麵擦掃冰麵。
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蹬冰腳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圓心推球向前,至前衛線時,放開冰壺使其自行以直線或弧線軌道滑向營壘中心。擲球隊員在力求將冰壺滑向圓心的同時,也可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用冰壺將對方的冰壺撞出營壘或將場上本方的冰壺撞向營壘圓心。最後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後,以場地上冰壺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每石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
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球員,輪流丟擲石球,以賽前雙方擲點離圓心近者先擲。每局在每隊交替擲球,每人分別丟擲兩球,八人共十六球之後結束。
主將應領導球賽。當隊員擲球時,主將應持冰刷,作為擲球之目標物。主將並應指示石球之旋轉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並使隊員了解擲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員決定應如何刷冰,因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之曲度。
一場比賽需兩組石球,每組各八顆,應上色彩以使在冰道另端仍可輕易辨識。傳統上,在第一局中,不擁有最後一球擲球權的一隊,可選擇該隊的球色。
比賽時,運動員要身著運動服,腳穿比賽鞋(或鞋套),比賽鞋(或鞋套)兩腳的底部不同,蹬冰腳鞋的底部為橡膠,而滑動腳鞋的底部則為塑料。冰上溜石比賽用的標準砥石是由蘇格蘭產不含雲母的花崗岩石鑿琢而成。砥石的直徑為29厘米,厚度115厘米,重19公斤。
球員位置
為避免擁擠,比賽規則對於球員的位置也有所規定:
1非擲球隊:主將及副將可站立於標的端之底線後方,主將也可立於擲球隊之主將之後。下一順位之擲球員可站在後板附近,而其他球員則可站在冰道底端之後或兩欄線之間。
2擲球隊:持冰刷之主將(或副將)可立於標的端圓心線後方之任何位置。
特殊情況
若擲球員未在球抵達擲球端欄線之前將球離手,則另隊有權選擇該球之處理方式:
1仍視該球為有效;
2將該球視為出局,並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球之意外受觸
當石球擲出,正在滑行時,若擲球方的球員(通常是刷冰員)不慎以身體、衣服或是冰刷碰觸此球,此球即視為受觸球。在其滑行完成後,另隊可就以下三者任擇之一,對該球進行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