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門第十子攝頌之餘(說四黑四白法四種沙門次出廣嚴城向涅槃處)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如是應知教有真偽。始從今日當依經教不依於人。雲何依教不依於人。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從如來親聞是語聞已憶持。說斯經典說此律教。真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勿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非是佛語。是汝惡取不依經律當須舍棄
複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有大眾。多是耆宿善明律藏。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真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不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非是佛語。是汝惡取不依經律當須舍棄
複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有眾多苾芻。皆持經持律持母經。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真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不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非是佛語。是汝惡取不依經律當須舍棄
複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一苾芻。是尊宿智者。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真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不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非是佛說。是汝惡取不依經律當須棄舍
複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從如來親聞是語聞已憶持。說斯經典說此律教。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勿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不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真是佛語。是汝善取依經律教當可受持
複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有大眾。多是耆宿善明律藏。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真是佛語。時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勿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不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真是佛語。是汝善取依經律教當可受持
複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有眾多苾芻皆持經律持母經。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真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勿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不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真是佛語。是汝善取依經律教當可受持
複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一苾芻。是尊宿智者。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是真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勿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撿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不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真是佛語。是汝善取依經律教當可受持
複次阿難陀。初之四種名大黑說。汝等苾芻應可善思。至極觀察深知是惡。此非是經。此非是律。非是佛教。當須舍棄。後之四種名大白說。汝等苾芻應可善思。至極觀察深知是善。此實是經。此實是律。真是佛教。當善受持。阿難陀。是謂苾芻依於經教不依於人。如是應學。若異此者非我所說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我今欲往波波聚落(波波此雲罪惡)答曰。如是世尊是時欲往俱屍那城壯士生地。漸至波波邑。依折鹿迦林而住。諸人聞已眾議同行出波波邑往詣佛所。到已禮足在一麵坐佛為說法示教利喜。時此眾中有鍛師之子。名曰準陀。亦坐聽法。時諸大眾既聞法已辭佛而去。準陀即便從座而起。整衣服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唯願如來與諸聖眾。明日就宅受我微供。佛默然受。知佛受已。生大歡喜奉辭而去。即辦種種上妙香美飲食。敷設座席置清淨水土屑齒木已。遣使白佛。飲食已辦。願佛知時。世尊即於日初分時。著衣持缽。與諸大眾赴其食處。佛及僧眾就座而坐。既見坐定。準陀自手持諸供養奉佛聖眾。於時有一罪惡苾芻。遂竊銅碗藏著腋下。佛神力故不令人見。唯佛準陀見此非法。準陀知佛及僧悉飽滿已。即行淨水豆屑齒木屏缽器澡漱已。是時準陀便持小席在佛前坐。即以伽他請世尊曰
我聞牟尼一切智 已超彼岸無疑惑
最勝導師調禦士 願說世有幾沙門
世尊亦以伽他答準陀曰
有四沙門無第五 我今為汝說次第
應知勝道及示道 淨道活命並汙道
準陀複請曰
世尊說何為勝道 雲何名為示道者
何者名為淨活命 並汙道者願宣揚
世尊答曰
能除疑箭斷諸惑 唯希圓寂非餘處
是謂天人之導師 諸佛說斯為勝道
善解第一最勝義 方便顯了微妙法
牟尼能破諸疑網 是名第二示道師
若於法句善宣說 依法少欲而活命
於無罪法善能修 是名第三正道活
身著沙門解脫衣 常為汙家不羞恥
虛誑恒為不實語 是名第四汙道人
於大聲聞真法眾 諸在家人當善察
非我弟子悉皆然 是故當須起深信
雲何無罪共罪居 淨與不淨同處住
由彼愚人為惡行 令於善士悉生疑
勿以色相信前人 少時同聚便委付
粗險人多詐形貌 誑惑常行於世間
如以少金飾耳璫 體即是銅無所直
內假外實如真相 多攝門徒亂善人
爾時世尊見鍛師子設供養已。為說隨喜福頌伽他曰
若施福增長 冤仇皆止息
由善能除惡 惑盡證涅槃
佛為說法示教利喜。作利益已從座而去
內攝頌曰
佛出廣嚴西 回願望城郭
經遊十聚落 最後至波波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我今欲往拘屍那城。時阿難陀聞佛告已。即隨佛後漸向波波邑。未到金河於此中間路邊暫住。告阿難陀。我今背痛。汝可以我嗢呾羅僧伽疊為四重。我欲偃臥以自消息。時阿難陀聞佛教已。即疾疊衣白言已作。願佛知時。於時世尊。自疊僧伽胝枕頭右脅而臥。兩足相重作光明想。正念安住念當速起。如是作意複告阿難陀曰。汝可速往腳俱多河取滿缽水。吾欲須飲並灑身體。時阿難陀聞已持缽詣彼河邊。時有五百乘車。才新渡河水皆渾濁。便盛滿缽來至佛所。白言。大德。有五百乘車新渡此河。水皆渾濁。唯願世尊將洗手足不堪飲用。金河不遠清水可求。佛即受水洗足拭麵。身稍安隱即起加趺。正念現前端身而住
爾時有一壯士大臣。名曰圓滿。從此而過。見佛世尊在樹下坐。容儀端正眾所樂見。身心寂靜極善調柔。如妙金幢光明赫奕。見已就禮世尊雙足在一麵坐。佛問彼曰。汝今愛樂沙門清淨法耶。為樂婆羅門法耶。大臣答言。大德。我樂迦羅摩淨法。佛告大臣。汝複何緣樂彼淨法。答言。大德。其迦羅摩。曾隨路行住一樹下。時有五百乘車於此而過。經少時間餘有人來。問彼言曰。向見五百乘車於此過不。答言。不見。又問。聞聲不。答言。不聞。又問。仁豈睡耶。答言。不睡。若不睡者。五百乘車於此而過。何不見聞。答言。我不眠睡心常覺悟。而不見聞。由定力故。彼聞是說便作是念。希有上人澄心寂慮乃能如是。又車行震響塵坌驚飛。蒙彼身衣而不聞見。故我於彼發淨信心愛樂其法。佛告大臣。汝意雲何。五百乘車所發音響。比虛空中雷震霹靂何者為大。白言大德非但五百乘。假令百千萬車作大音響。豈能大於雷震之聲。大臣當知。我於先時。在此聚落住重閣內。於小食時執持衣缽入村乞食。食已收衣缽洗足竟。於重閣中宴坐而住。忽然雷震降大霹靂。於時四牛及二耕夫。並有長者兄弟二人。聞此大聲。因斯怖懼俱時喪命。城中人民高聲大叫。我於爾時從宴坐起出閣經行。時有一人從城出外。來詣我所頂禮我足隨我經行。我便告曰。何故城中共出大聲。有大喧鬧。彼白我言。城中向來天忽雷震降大霹靂。四牛及二耕夫。並長者兄弟二人。因斯怖懼俱時喪命因此城內共出大聲。彼問我言。大德。豈可不聞此大震聲。我報。不聞。彼複白言。世尊睡耶。報言。不睡。我雖內覺而不外聞。彼作是念。希有如來應正等覺寂靜而住。大雷震吼而不聞聲。即於我所發淨信心。圓滿聞已。白言。大德。豈有於佛不生敬信。我今於佛深起淨心。是時圓滿告使者曰。汝可將我上新細縷黃金色疊奉覆世尊。使者持來。圓滿白佛言。世尊。此是上新細縷黃金色疊。唯願哀湣為我納受。世尊欲令彼獲勝利即便為受。圓滿複言。大德世尊。我當更欲供養佛僧。願見聽許。佛言。斯為善事。見佛受已歡喜踴躍。頂禮佛足奉辭而去。佛告具壽阿難陀。此金色黃疊以刀截縷我今欲著。時阿難陀聞佛教已。即便以刀截去縷繢持奉世尊。佛即為著。佛身威光令衣金色無複光彩。時阿難陀白言。大德世尊。我隨佛後二十餘年。未曾睹佛如是顏容威光赫奕。何因緣故現斯光明非常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