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收藏特征和特性

收藏作為一個學科,可涉及許多相關學科,比如考古和鑒定、藝術史、美學、心理學、經濟學和金融學。收藏作為消費和投資的經濟和金融學角度。

收藏作為消費——收藏活動本來是源於個人的愛好,把個人喜歡之物保存下來作觀賞之用。所以原應屬於心理學、美學的研究範疇。但在經濟社會,有需求就有市場。收藏又成為一種經濟活動,而這種經濟活動,又大大促進了收藏的發展。

任何對象都可以成為收藏品,其中有些對象本來是具有實用性的,在特定的條件下轉化為收藏品;也有些對象本來就是為收藏而製作的。比如,古代文物在當時是有實用功能的,而流傳到今天就隻是作為收藏品了。普通郵票就屬於前一類,而限量發行的特種郵票就成了後一類。

狹義地說,隻有被經濟市場接受而有市場價值的藏品才算收藏品。所以,收藏是有選擇性的,從實用的物品中有選擇地保存一些物品。這些物品,除了其一般的使用價值,通常還擁有反映其時代或地區的文化價值。所以,收藏品不僅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其承載的文化含義。

收藏品的特征

收藏品,一般應有如下一種或數種特征:

(1)具有曆史價值。

其中包括有關重大曆史事件的物品,重要曆史人物或當代名人的筆跡和使用過的物品,稀有的難以複製的紀念品。

(2)具有審美價值。

藝術品,古董家具,瓷器,工藝品等,能給觀賞者帶來美的享受。

(3)具有情感價值。

與個人的經曆有關,又能引發懷舊情感的物品。

以上三種特征,收藏品至少必備其一。藏品在市場上獲得成功,通常會有以上特征而引出以下實際價值:

(4)具有投資價值。

預計將來能高價轉賣而獲利的物品。

(5)具有提升收藏者地位的價值。

由於許多藏品價格不菲,擁有一件或幾件,甚至一批古董珍品,是比任何名車別墅更能彰顯其主人的財富和品位,提升收藏者的地位。張大千有兩方閑章:敵國之富,窮無立錐之地,可謂收藏家寫照。

(6)具有學習研究價值。

一件藝術品或工藝品,由於其審美價值,而可成為對後世的藝術家有臨摹學習的模板。張大千收藏過許多名畫,通常是為了學習臨摹。同樣,一件年代久遠的藏品,也可以給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提供信息。

一件收藏品,可能具有以上所有的特征,也可能隻具有其中某一二種價值。這些特征,也是互相關聯,互相影響。

對有曆史價值的物品,通常需要收藏者有曆史和鑒定知識,能大致辨別明顯的贗品。

通常,收藏者對其藏品有深厚情感,有的是他/她所喜歡的藝術,或者與他早年的生活有關。比如許多文革時代的紀念品,在當前的收藏市場火熱,很多是能勾起懷舊之情。

收藏品的特性

在現代,一件文物或藝術品,進入市場,就成為收藏品。收藏品,作為一種商品,除了擁有一般商品的應用性外,還通常有以下特性:不可再生性、可持久保存性、具有時代或文化的意義。

(1)不可再生性。

收藏品通常都不可再生。其複製品不能完全擁有原作品的全部特性。這個特性也造成其稀缺性。數碼音像作品,由於能被完整地複製,所以也不能成為有市場價值的收藏品。數碼照片隻有通過打印並有作者簽名,才有可能成為收藏品。

(2)可持久保存性。

收藏品通常都是三維空間的實體物品,適宜長時間保存。所以繪畫、雕塑、陶瓷是生來就適合於收藏,而音樂作為聲音就不適合,隻有音樂家的手稿,或出版的老唱片可能成為藏品。

(3)收藏品具有時代或文化的意義,或者說是曆史性。

這附帶出兩個屬性:獨特性和增值性。收藏品通常都是獨特的,不可替代或複製。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曆史文化價值愈增,其應用性愈多。這是收藏品區別於普通商品的主要特征,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文化意義,在現代藝術中,又與新潮時尚相結合。每一個新潮藝術,都緊貼著時代氣息。購買現代藝術,已經不是為收藏藝術,而是為證明買家的財力與新潮。所以,當代藝術與時裝潮流緊密相關。今天是新潮的藝術,很快就成明日黃花了。所以,現代藝術的文化價值在短期內有可能因過時而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