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學生奇石收藏活動指導

學校文化陣地建設與組織活動策劃學校收藏活動的組織策劃1.玩石文化

中國的曆史悠久,奇形怪異的自然景觀舉不勝舉,而作為大自然中的奇型怪石,經過宇宙雷鳴和山川河流的自然洗禮,已經脫胎成神似或形似的自然之趣,日久便成為一種審美文化了。它的文化內涵除了用於取火、蓋房、做磨盤、鍛打武器、製作工藝品等等的實利功效外,它還是一種精神象征,它給人以生命的悟性。其質地,載重而不垮,可喻為堅強的意誌;其形態,剛中見柔,柔中見剛,剛柔相濟,可喻為有情有棱角的個性;其拙樸厚重,可喻為大智若愚;其坦然沉靜無言,可喻為獻身的精神。

2.賞石文化

奇石,又稱觀賞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稱之為水石,韓國稱之為壽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包括奇特的化石,礦物晶體和岩石等。奇石具有獨特的形態、色澤、質地、紋理。奇石具有觀賞、收藏及科研價值。

賞石文化是人類石文化現象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基本內容是以天然石(而非石製品)為主要觀賞對象,以及為觀賞天然奇石而總結出來的一套理論、原則與方法。包括賞玉文化、園林景觀奇石等多個方麵,其曆史要比石器文化晚得多。即使如此,中國先秦時期就已有相關記載,而黃帝更被認為是早期賞石文化發起人。另一方麵,由於東、西方民族在曆史和文化背景方麵的顯著差異,東方賞石文化與西方賞石文化是分別經曆了各不相同的發展道路而形成的,其內容和特色在許多方麵也截然不同。

古人雲:“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觀賞奇石,要講究瘦、漏、透、皺、清、醜、頑、拙、奇、秀、險、幽等

十二個方麵,更主要是要從質、形、色、紋、勢等方麵去把握奇石之美。

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千百年來,國人的愛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風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傳統的賞石文化。並進而影響到海外諸國家和地區,時至今日,賞石漸成國際潮流。據統計,全世界至少有2000萬天然奇石愛好者,並成立了國際愛石協會,國際自然藝術石愛好者協會等國際性賞石團體。

3.奇石

奇石在我國曆史上又稱為怪石、雅石、供石、案石、幾石、玩石、巧石、醜石、趣石、珍石、異石、孤賞石等,我國台灣及港澳稱謂雅石,日本稱水石,在韓國稱壽石。從廣義上來講,凡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自然石均可稱為奇石。

在觀賞和應用上可分成五大類:

第一類謂“天然風景石”,如黃山“飛來石”、雲南“石林”、桂林“駱駝石”、福建平潭縣的石海獅礁石等。

第二類謂“庭園景石”,是庭園堆山疊石、散石點綴、孤石欣賞與造景,形體較大,置於室外庭園中的自然奇石,如太湖石、斧劈石、靈璧石等。

第三類謂“盆景石”,是製作大、中、小型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用的石材。

第四類謂“石工藝”,是以某些天然觀賞石為原料,以人工加工為主成形的工藝品,如石刻、石雕、石硯、印章等。

第五類以室內陳列布置或幾案擺設為主,獨立觀賞,以自然形成為要素,形體較小,可以移動,精美別致,並配有盤、盆、座、架、錦盒之類的附屬物,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及文化藝術品位的石質藝術品。此類觀賞石也是本書論述的主要對象,屬於狹義的觀賞石範疇。它包括千姿百態的山水景石、形象生動的象形石、色彩豔麗的圖案石和紋理石、剔透晶瑩的礦物晶體、富有觀賞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具有研究、收藏價值的事件石和紀念石等,也包括為表露石之天然色彩、圖紋,經切割或研磨,配以幾架裝飾的大理石等圖紋石或色彩石。

4.黃河石

從廣義上講,自黃河的發源地巴顏喀拉山到黃河入海口,綿延數千公裏,沿黃河兩岸山峰、溝壑的大量石塊以及入黃河的河流、湖泊攜帶的石塊,進入黃河後,經過濁浪的搬運衝刷而形成的石塊,便統稱為黃河石。由於黃河石的來源是多渠道,所以石源豐富,石種龐雜,可以說,黃河石集奇石之大成,黃河就是一座天然的奇石藏館,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奇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