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一時佛遊波羅奈仙人鹿處。爾時諸比丘飯食已後。會於講堂而共講議。設有長者所行平等。有淨戒比丘奉行真戒。來入其舍從受分衛。若複曰獲致百斤金。何所勝乎。或有比丘報之曰。百斤千斤有益耶。熟思計之。奉戒比丘。遵修正真受其分衛。念彼長者其福最上。於時賢者阿難律在彼會中。聞說法言。答報之曰。何但百千。正使過此無極之寶。猶不及長者供養飯食真戒比丘。所以者何。憶念吾昔在波羅奈國。穀米踴貴人民饑饉。我負擔草賣以自活。彼有緣覺名曰和裏。來遊其國。我早出城欲擔負草。爾時緣覺著衣持缽入城分衛。中道吾負草還於城門中。複與相遇空缽而出。和裏緣覺遙見吾來。即自念言。吾早入城此人出城。今負草還。想朝未食。吾當隨後往詣其家。乞可以適饑。我時擔草自還其舍下草著地。顧見緣覺追吾之後如影隨形。我時心念。朝出城時見此緣覺入城分衛。而空缽還。想未獲食。吾當斷食以奉施之。即持食出長跪授之。身安隱具。願上道人湣傷受之。時緣覺曰。穀米饑貴人民虛饑。分為二分。一分著缽一分自食。爾為應法耳。身報之曰。唯然聖人白衣居家。炊作器物食具有耳。徐炊食之早晚無在。道人願受加哀一門。時彼緣覺悉受飯食。吾因是德七反生天為諸天王。七反在世人中之尊。因此一施。為諸國王長者人民群臣百官所見奉事。四輩弟子比丘比丘尼。清信士女所見供養。衣被飲食床褥臥具病瘦醫藥。自來求吾。吾無所望。初生在家為釋種子。諸藏踴出金銀珍寶不可勝計。及餘財物無能限者。棄家損業行作沙門。假使爾時知其道人緣覺道成。廣大其心福不可量。於是頌曰。
吾曾擔負草。貧窮傭以活。
供養於沙門。和裏緣覺稱。
因斯生釋種。號曰阿難律。
吾便於歌舞。鼓琴瑟笛成。
吾時見導師。正覺勝甘露。
即發欣歡心。出家為沙門。
便知本宿命。前世所更曆。
在彼忉利天。受安則七反。
於彼七此七。計終始十四。
在天上世間。未曾至惡道。
得知人去來。生死之所趣。
雖在於彼樂。不如聖道甘。
以五品定意。寂然為一心。
洗除結眾垢。道眼睹清淨。
所用故出家。在家損其業。
其願以合成。以具足佛教。
亦不樂於生。亦不樂求死。
初不擇其時。寂然定其誌。
維耶竹樹間。吾命盡於彼。
在於竹樹下。滅度而無漏。
爾時世尊道耳徹聞。阿難律比丘為眾比丘自說宿命。本所更曆福德之報。從定室出詣講堂坐比丘前。告諸比丘。汝等共會何所講論。諸比丘曰。吾等普會各論罪福善惡所歸。賢者阿難律。自說宿命所興德本。佛告諸比丘。汝等以說過去世事。複欲聞如來講說當來之本。諸比丘曰。唯然世尊。今正是時。應為比丘說當來法。聞則奉持。佛言。諦聽善思念之。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言。當來之世人當長命壽八萬歲。此閻浮提人民熾盛五穀豐賤。人聚落居雞鳴相聞。女人五百歲乃行嫁耳。都有三病老病大小便。有所思求。爾時有王號曰為軻。主四天下為轉輪聖王。治以正法。自然七寶金輪白象紺馬明珠玉女之婦藏臣兵臣。王有千子勇猛多力姿容殊勝。降伏他兵。治四天下。不加鞭杖刀刃不施。行以正法人民安隱。王有四車皆七寶成。其輪千輻高三十二丈。其車甚高威光巍巍。在上舉幡令一切布施眾生。飯食衣被床臥車乘香華燈火。供養沙門道人及貧窮者。惠施訖竟。以家之信棄國捐王。舍家學道行作沙門。時族姓子所以慕道。下其須發身被法衣。獲於無上淨修梵行。究竟佛教。現在自然成六神通。生死為斷所作已辦了名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