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最終一統了天下,建立起了曆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的皇朝——大秦皇朝。嬴政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任,為混亂不堪的諸侯天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並自稱為皇帝,成為秦始皇!
世代人的夢想,世代人的意誌,在世代人的血液中傳承,最終在嬴政的手中得到了成功。但嬴政終歸不是先皇的血脈,血液中沒有王的遺傳,暴力亂政,埋下禍根!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複返’
荊軻先前刺秦未遂,慘死於嬴政的劍下。使至荊軻之子荊曦立下毒誓,不殺死嬴政,死不罷休!然而,荊曦的命運是悲慘的。秦伐燕,燕王殺死太子丹欲罷其事,從而使至荊曦失去安身之勢,流亡於各國間。
在天下得以一統於秦後,勢態較為安定,荊曦終於也安定了下來。可毒誓尚在,荊曦冒險進了被秦王奴役的苦役之中,開始修建秦皇陵。不知是命運的安排,還是世界太小,在修建秦皇陵的時候荊曦竟意外的遇到了一個人——秦舞陽。本來是秦舞陽去刺殺秦王的,可是在秦舞陽受到秦王氣場的壓迫後便沒了刺客應有的大無畏,變得畏畏縮縮,戰戰兢兢無法刺殺。在這個危急時刻,荊軻毅然而出接過秦舞陽手中的地圖,救了秦舞陽一命。
於是兩人如見故友,開始秘策一場暴亂以殺死秦王嬴政。在秦王的暴政獨裁下必然少不了苛刻的監工,那更是少不了受盡苦難而死的勞役。還有不甘心為人奴的趙高也參與了這次行動。因此,秦舞陽與荊軻暗地裏策劃的暴動得到了熱烈的響應。
即使是武道修為達到登峰造極的嬴政也無法避免生死輪回的鎖鏈,遲早有辭世而別的一天。在尋找長生不老之術未果後,秦王開始修建秦始王陵。既然無法長生不死,那麼霸業已成的秦王嬴政隻好勞力操心自己死後的居所——皇陵。去看自己的陵墓本是無過,但在暗潮湧動,危機四伏的當時,秦王選擇了密探皇陵。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趙高的唆使。
密探皇陵的意思即是,不敲鑼打鼓,鳴叭奏曲的去,而是僅帶三個護衛去。這樣一來,秦王的生命安全就遭到了威脅。
秦舞陽早料到嬴政會有這麼一天來密探皇陵,於是找了幾十個身手好的勞役,假扮兵俑,苦候了半月,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終於迎來了這一天,秦王當朝二十八年,三月…………
嬴政與他三個忠心的護衛在這三月的某一個下午,來訪皇陵。嬴政頗有興趣的觀察了半天,尤其是這些形態各異的兵俑,心裏直犯嘀咕:這些兵俑怎麼做得這麼細致,連鼻毛都看得到。
嬴政仔細的審視著這些‘細致的兵俑’,玩心頓時大起,把握這三個護衛轉身之際,秦王一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在一個兵俑的鼻孔內拔下一根鼻毛。這不拔還好,一拔可就引起了殺身之禍。
秦王木訥的看著手中飄揚的的鼻毛,回想著手指在鼻孔外所感覺到的吐息。是幻覺嗎?秦王又將這隻一統過天下的手伸向兵俑的鼻孔。
正在這時,天色猛的變換,烏雲湧起,電閃雷鳴————那個兵俑忍不住癢打了個噴嚏,也打響了這個世界的第一次起義——皇陵起義。著名的皇陵起義戰也在這個兵俑的噴嚏下打響。
秦舞陽與荊曦雖在武技上不敵嬴政及他的三個護衛,但倒下了一個秦舞陽和荊曦還有千千萬萬個秦舞陽和荊曦。往日受盡監工苛刻的壓迫的勞役更是不會錯失如此良機,舉起豆沙包一樣的拳頭就向監工砸去。臨時組織起來的監工隊伍不一會就被打的潰不成軍,驚慌而逃。
隨後,秦舞陽與荊曦耗盡了嬴政與嬴政的三個護衛的精神和體力。最終秦舞陽與荊曦還是擒住了嬴政與他那三個護衛。
在‘皇陵起義戰’之後,荊曦將秦王押送至鹹陽。因為嬴政在起義軍手上,一路下來,倒是風雨無阻,相安無事,反而兵力由於起義的聲勢受到響應,又增加了數千人。到了鹹陽,起義軍當著秦王二子胡亥的麵將用於斬首的斬君台給建了起來。胡亥卻毫無辦法,隻好暗布殺機。
五月,斬君台已經建好,隻要等待一個好時機將秦王斬首示於天下。
五月二十五日,秦王嬴政被送上了斬君台。此時的嬴政四肢的筋骨都被打斷,他被兩名起義軍架上高五十米的斬君台。斬君台上,荊曦手提著一口大刀,以等候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