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化學教學語言

化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力求做到:

精當

(1)用標準普通話進行教學,選詞造句講究語法。

(2)要準確闡明每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3)正確運用化學術語。

(4)確切表達化學事物的現象和本質。

(5)語言嚴謹,合乎邏輯。

因此,教師對教材要經過懂→熟→化的過程,認真思考教材中每一段、每一個基本概念、每一句話,甚至每個關鍵的字和詞。講的每一句話都要細細推敲。

精煉

教師的教學語言不精煉,拖泥帶水,廢話連篇,學生是最厭惡的。語言精煉還可騰出時間作為課內讀、議、練、實驗之用。有的老師對一些難點喜歡多講,唯恐學生不懂。其實有的難點特別的那些比較抽象的概念,講得越多越糊塗。話不在多,關鍵是抓住要點,采用適當修辭,使用精辟語言,容易講清問題。

精巧

啟發式教學已被普遍采用,目的是要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其首要條件是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啟發性,即言近旨遠。

當然,教師的講課語言,要跟當時學生的思想聯係起來,與學生的接受水平盡量一致。上課時應隨時接受學生情緒上發出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節奏,靈活機動地酌情改變教學語言,力求使學生接受聽講的內容。

精彩

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平衡,增強感染力,提高學生對教學信息的接受和反饋效率。教學時要注意做到:

(1)自然美。

正確綜合運用語調和速度、重音、升降、停頓諸要素,可使語言和諧悅耳動聽。

(2)形象美。

使用修辭手法,深入淺出,創造語言情緒使師生心靈相通,激起共鳴。學習者把聽課當作一種美的享受,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學有所得,品有餘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口語化。

把教材中比較艱澀、死板的書麵語言變成淺顯易懂、比較活潑的口頭語言,如適當運用韻語、口訣、順口溜等,能揭示知識規律,加深理解,而且琅琅上口,便於記憶。

(4)非語言交流的協調配合。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表情、動作、手勢以及師生間的人際距離等總稱為非語言交流。它是一種無聲語言,在教學過程中也同樣發揮著與學生相互溝通的作用。但非語言交流必須與有聲語言、課堂情境等協調配合使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