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青楓閣內遭遇訛詐(1 / 2)

龍山老街依山而建。跟著老頭沿街走了大概五分鍾,餘天便看到在龍山的山腳下,貼著山壁有一座兩層樓的磚木小樓,立柱和門窗上的紅漆早已剝落,屋頂的瓦片歪歪斜斜地亂鋪一氣。在大門的正上方,一塊古樸的木板向右傾斜四十五度搖搖欲墜,木板上書“青楓閣”三個大字,看起來像是個賣字畫的鋪子,隻是這屋子的樣子實在是無比淒慘,也不知道還有沒有人在繼續經營。

龍山老街餘天也來過幾次,但不知為什麼,他從未留意過這裏有這麼一個地方,或許是因為它實在太破敗了。

餘天下意識地朝前走了幾步,當他踏上青楓閣前的台階時,突然感到身前似乎多了一層無形的東西,似乎有什麼東西從他身上掃過。餘天抬起頭,發現青楓閣的牌匾似乎亮了起來,還未等他反應過來,一切便又恢複了平靜。

老頭看了眼牌匾,又神情複雜地看了眼餘天,邁步走進了大門。

青楓閣的確是個字畫鋪,類似這樣的店麵在越州還真不少,自從書聖在越州留下千古第一行書後,越州的書法氛圍便一直很濃鬱。青楓閣雖然從外麵看起來破破爛爛,但是餘天走入其中卻發現內部空間大得出奇,也不知道設計這幢房子的老祖宗用了什麼妙法,居然能夠將空間利用得如此淋漓盡致,若是放在今天,這老祖宗絕對是各大房產公司爭相搶奪的設計人才。

走進大門,展現在麵前的便是一個兩層樓高的廳堂,廳堂正中是一張巨大的傳統紅木大桌,上麵整齊地放著文房四寶,大桌一角還放著一疊銅版紙的書畫大冊。一個一尺見方的碗狀青花筆洗擱在一張巨大的米色毛氈上,顯得尤為醒目。

廳堂四圍是簡單的白牆,上麵密密麻麻地掛滿了書畫卷軸,餘天在大學也算學過一段時間的字畫,自然看得出這些作品雖然算不上極品,但也堪稱佳作。在廳堂的正中央,懸掛著一幅寬大的山水立軸,在所有作品中顯得尤為醒目。

這幅山水大作畫風細膩而不失雄渾,頗有北宋大家範寬的風格。在長軸的左上端,寫有“鬆山溪石圖”五個小字,沒有落款,隻有幾個無法辨別的印章。

“怎麼樣,我這鋪子不錯吧。”老頭得意地說著,腳下卻不停步,繼續往前走去。

廳堂的盡頭有一道不起眼的小門,上麵掛著一張棉布門簾,門簾上寫的正是書聖的天下第一行書,雖然隻是摹本,但看起來也算有些韻味。

穿過小門,一個不大不小的天井赫然入目。天井是越州特有的建築結構,類似燕京四合院內的中央空地。天井的地麵全部用青石板鋪就,由於年代久遠,青石板的表麵早已被雨水打出了密密麻麻的小洞,石板的縫隙間更是長滿了鮮綠的青苔。天井的正中央是一口石井,從石井沿向下望去,井水清澈無比,讓人感到一陣清涼。

在天井的一側是一處極小的花園,裏麵種了數株青楓,枝葉繁茂,遮蔽了小半個天空,想來青楓閣名字的由來便在於此。

天井的四周,照例是連接在一起的二層小樓,除了有些陳舊,倒也算看得過去。在小樓的後方,龍山南麓的山壁拔地而起,不時有鳥鳴傳來,平添了幾分幽靜之意。

這座青楓閣,怎麼估算著都得上千萬啊。餘天暗暗咂舌,也不知道這怪老頭怎麼會擁有這麼大一幢宅子。要知道,這可是寸土寸金的老城區。

“好了,有什麼想問的就問吧。”老頭走到天井正中的一張圓形石桌旁,隨意地坐在一個石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