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選擇都會有得有失,你所選擇的那一個也並非是完美。亞當?斯密曾經說過:國王會羨慕在路邊曬太陽的農夫,因為農夫有著國王永遠不會有的安逸。而農夫也會羨慕國王的權勢和財富。隻要做抉擇,任何人都會麵臨這樣的局麵:選擇一件事,必然會放棄另外一件。
既然是選擇,就要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如何保證自己的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呢?經濟學家給出的答案是收益大於成本,就是在各項利益的比較中選擇出能讓自我得到收益最大化的選項,盡量以最小的犧牲滿足自己的最大需要。例如一個農民有塊土地,他可以用來種小麥,也可以種蔬菜,或者養豬。假設種小麥一年的收益是1000元,種蔬菜一年的收益是1500元,養豬一年的收益是2000元。隻能選擇一項,其他兩項必須同時放棄,那毫無疑問,從成本收益的角度來講,農民應該用這塊地來養豬。
因此,可以看出,理性選擇是有前提的:
1.個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
2.要有不同的行為策略可供個人選擇;
3.人是理性的,相信不同的選擇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4.人是感性的,在主觀上對不同的選擇結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選擇一件物品時所放棄的另一件物品的成本為最小,但,故事裏的傑裏,卻選擇了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成全主人。它值得麼?
可能很多人認為,傑裏的機會成本太大,但對於傑裏來說,自己的一跳如果能改變主人尼克的一生,因此而放棄花花公子的生活,可以真誠理性地對待之後的生命,那自己的選擇就是值得的,所以,那一刻,它才會勇敢一躍。
這也提示著我們,麵對生活中的每個選擇,你所放棄的成本是不是值得,不取決於大眾的評判,而在於你自己內心的評判,隻有遵守內心的評判標準,才能心甘情願地接受自己的最後抉擇。諸如選擇工作後又羨慕繼續讀書同學的清閑,選擇結婚後又羨慕單身朋友的瀟灑,選擇A女友後又離不開B女子的可愛,於是,導致很多人放棄原本的生活又想重新選擇一次,但真的重新選擇後又麵臨新的問題,當物是人非,無可避免的時候又發現自己選擇錯了,進而又貪戀起第一次選擇後的生活,惡性循環檔中,對生活、工作喪失了信息和興趣,陷入盲目的目標中不能自拔……
價值和價格並不成正比,對你很有用的物品,可能很便宜。而警犬虎子的尊嚴價值,是訓導員用多少價錢都買不來的,需要用平等、尊重來對待,才會換得虎子再一次的絕對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