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3貓狗總是不合,原來是溝通無方(1 / 1)

第一章3貓狗總是不合,原來是溝通無方

現實生活中不乏貓狗相鬥的故事,人們在嘻樂的同時,很少思考,為什麼貓狗之間總要打鬧呢?

動物世界:家貓,早已被人類馴養的一種食肉類動物,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種,盡管可能是由幾種舊大陸的小型野貓的雜交後通過自然選擇而衍生的,但還有一些變種,主要的區別在於皮毛的長短,體形以及尾的有無迎貓,為其食田鼠也。

家狗,一種常見的犬科哺乳動物,是狼的近親。通常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也是飼養率最高的寵物。其壽命約為10~30多年,若無發生意外,平均壽命以小型犬為最長。

莉莉家裏養了一條叫可比的臘腸和一隻叫詹姆的短毛公貓,希望它們可以給自己帶來很多歡樂。可是這兩個小家夥經常打鬧、你追我趕,這可讓莉莉頗為煩心,為什麼呢?

以色列動物學家門策爾對這個問題進行長期的研究,終於揭開狗貓不和之謎。

一對貓狗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逐漸消除了彼此間的陌生感,都產生了“要一起玩”的意向。但是,接踵而來的是一連串嚴重的誤會。首先,狗為了表達它的友好意圖,伸出前爪,使勁地搖動尾巴,這是狗的傳統習慣,意思是:“給我一點兒吃的”或“和我一起玩玩吧”。可在貓的語言中,含義恰恰相反,伸出爪子搖動尾巴是說:“滾開!要不我用爪子抓你”。因此,貓總是對狗充滿戒備心。

如果是貓主動向狗示好,按照貓的習慣會發出一種舒適的“呼嚕”聲來表達。但對狗來說,這卻是一種威脅性信息,含義是:“別來惹我,否則我會咬你”。由此可以看出,貓狗之間語言的含義真的是大相徑庭。

盡管貓狗間一直都想友好相處,卻由於語言隔閡,一切努力都落空。 經過反複試驗,結果都表明,貓狗間絲毫沒有天生的怨仇,也不是夙敵。正由於“翻譯”對方語言過程中的誤會,才使它們一直采取互相敵視的態度。動物之間存在這種2,人類社會中也有類似的事情:

一家飯店打出招牌:“明天吃飯不要錢!”

第二天,這家商店果然食客如雲,賓朋滿座,好生熱鬧。等到眾人酒酣飯足之後,準備動身離開之時,店主人出現種在眾人麵前說:“請大家不要忘了結賬。”

眾人不解,問店主怎麼不守信用,店主說:“告示上寫的是明天吃飯不要錢又不是今天。”

這種“狗如貓講”的情況,在信息經濟學中,就是由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所造成的誤會。所謂“信息不對稱”,就是雙方對某種商品所掌握的信息多少和深入程度不一樣,造成市場交易雙方的利益失衡,影響社會的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及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

現實中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例如商家和消費者對商品的了解,商家總比消費者要多得多。在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處於信息劣勢的一方總會處於劣勢。而雙方都會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做出選擇,根據掌握信息的程度做出相應的選擇。如狗狗如果知道貓的“呼嚕”聲是友好的表示,並非示威行動時,斷然不會以惡對待的。同樣,貓們如果知道狗的搖尾巴是邀請的表示,而並非動武時,也不會有不好的反應。同樣,在市場中,當你對某件物品的質量持懷疑態度時,也不會貿然采取行動。

但買者對所購商品的信息的了解不如賣方,因此,賣方總是可以憑信息優勢獲得商品價值以外的報酬。交易關係因為信息不對稱變成了委托代理關係,交易中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為代理人,不具備信息優勢的一方是委托人,交易雙方實際上是在進行信息博弈。雖然很多信息經濟學家認為,信息不對稱造成了市場交易的很多利益不平衡,也提出了種種解決的辦法。但是信息經濟學是基於對現有經濟現象的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對於解決這個問題還處於嚐試性的研究階段。例如,賣方和買方可以通過第三方驗證來確定商品的信譽,或該商品的相關驗證證書等,從而達到信息相對透明,來完成交易。

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對對方信息了解不充分的情況下,就要特別留意,“要小心特別美麗特別動人特別神聖的一切!”就像貓和狗一樣,因為信息的不對稱,而造成千年來的“不合”。

人類的愛情是複雜的像謎一樣說不清,其實,在動物界也有“要麵包還是愛情”的探討,不知那些母雞們是否也如女子們一樣地對愛情擁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