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4隻能“大魚吃小魚”麼(1 / 1)

第三章4隻能“大魚吃小魚”麼

傳統意識中,總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可競爭之道千變萬化,“小魚吃大魚”又未嚐不可?

動物世界:盲鰻屬圓口類動物,雌雄同體。在交配時它先充當雄體,一段時間以後,又充當雌體。受精卵不經變態可直接發育成小鰻。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圓口綱是盲鰻目的代表。和七鰓鰻同屬於現生最原始的無頜類脊椎動物,成體營寄生生活,是脊椎動物中唯一的體內寄生動物。均為海產。以魚為食,常由魚的鰓部鑽入魚體內,吸食血肉及內髒,最後魚被吃成隻剩下骨架和空的皮囊,是漁業上的一大害。

在大西洋、太平洋中,生活著一類名叫盲鰻的圓口綱魚,特殊之處在於它具有一個吸盤般功能的口,口內有銳利的牙齒。當盲鰻取食時,先用嘴牢牢吸住被食者的身體,然後用牙齒和密集小齒的舌頭噬銼被食者的肉。

一條盲鰻雖然隻有三四十厘米,它們卻往往襲擊諸如鱈魚等比自己身體大幾十倍的魚。它們襲擊大魚時常先攻入敵人“內部”——從大魚的鰓部鑽進其體內,先吃掉大魚的內髒,然後再蠶食大魚的肌體。而大魚對這些小天敵毫無辦法。加上盲鰻十分貪吃,邊吞食邊排泄。據統計,一條盲鰻可在幾個小時內吃掉相當於自己體重幾十倍的大魚。

由於長年生活在其他動物體內,世世代代與光隔絕,盲鰻的視覺器官已逐漸退化以至消失。不過,它們的嗅覺異常敏銳,能輕而易舉地尋覓到寄主和食物。

為什麼小魚可以吃大魚,僅僅因為盲鰻有著特殊的口麼?其實麵對小魚的打入內部,大魚的可作為非常有限,越大的魚作為越有限。為什麼?這裏涉及一個經濟學理論:規模不經濟。規模不經濟是來自規模經濟的一個概念。

很多人都以為當企業規模擴大後,肯定會節約成本,擴大利潤,其實在初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的確有規模經濟現象,但當生產擴張到一定規模以後,如果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導致經濟效益下降,這就是規模不經濟。

為什麼會出現規模不經濟現象?

當企業形成一定規模後,如果不顧一切地擴大生產,一方麵會造成資源配置的浪費,另一方麵也會使企業陷入經營的困境。企業也是經濟人,生產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但當它過於擴大規模後,就會遇到三種限製:一是企業組織內部的效率受到限製,因為內部係統太龐雜,而內部組織的協調導致管理成本變大,就會出現成本浪費現象;二是企業對自身擁有的資源和技術水平很難做到有效的配置,不能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造成資源浪費,這也是一種不經濟現象;三是與原來相比,企業麵對的市場競爭還是非常激烈,並不因為規模增大而競爭變小,隻有把產品賣出去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

相反,與大公司相比,小公司的生存技能更靈活,沒有很高的管理成本,不需要層層授權,可以更有效率,也可以實現最優化配置資源和技術,並且靈活的體製可以讓他們更輕鬆地進入新市場或者退出舊市場,而不會產生浪費現象。同時,對於大企業沒有照顧到的市場空缺,他們也可以靈活填充。

不否認,規模企業有著自己難以比擬的優勢,但也要通過很多機製將規模不經濟的詬病去掉。這樣,就不難理解,在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很多大企業倒塌的原因。長期形成的不經濟行為沒有得到改善,一旦遇到大的風暴,就很容易被吹倒。

競爭之道,千變萬化。你魔高一尺,我道高一丈,在競爭中,不僅自身可以進化到更強大,還會在無限變化的競爭中體會到的無邊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