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柳宗元十三歲寫奏表

我國唐代傑出的散文家和詩人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的4年裏,大膽革除弊政,解放始婢,掘井開荒,為民造福。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寫的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

柳宗元是唐代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他的文學才華與進步思想主張,早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來了。

柳宗元從小心懷大誌,關心國家大事。唐德宗貞元元年八月,野心勃勃發動叛亂的軍閥李懷光被政府討平了。平素痛恨製造戰亂的官員們,聽到此消息後心情十分高興。當時有位姓崔的禦史中丞聽說柳宗元是個才子,便請柳宗元寫一篇向皇帝祝賀的奏表。年僅13歲的柳宗元欣然受命,提筆疾書,一氣嗬成,寫出《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

在這篇奏表中,少年柳宗元義憤填膺地抨擊李懷光是個“殘暴”的“逆賊”,深刻地剖析了李懷光發動叛亂的“凶險之行”,表達了自己反對分裂渴求統一的願望。文章論點鮮明,有破有立,鞭辟入理,一時在廣大的文人學士中流傳開來,況且出自一個年僅13歲的少年之手,於是奇童柳宗元之名一下子轟動了京城。

這篇文章一直保留到今天,雖已殘缺不全,但從中仍可看出作者流暢的文筆。這與他從小在良好家庭教育下的刻苦學習是分不開的。

柳宗元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家庭。父親柳鎮官職不高,但學識淵博,他教育柳宗元要從小做一個“廉潔守誌,疾惡不懼”的有所作為的人。母親盧氏是一位知書答禮的婦女,當柳宗元才四五歲時,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誦讀古詩、古賦。柳宗元天資聰慧,接受能力強,一讀就能記住,背誦如流。小宗元每天抄寫詩文,勤奮出天才,7歲時柳宗元就能賦詩作文了。

12歲那年,柳宗元與父親同赴湖廣,遊覽了夏口、長沙等許多地方,廣泛地接觸社會,目睹了各地節度使割據一方,挑動內戰,百姓被弄得無法謀生。少年柳宗元發奮立誌振興國家,興利除弊。他在《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中,表達了自己的雄心壯誌。其中“始仆之誌於學也,甚自尊大,頗慕古之大有為者”意思是說,我從小就立誌努力學習,要象古代一些傑出人物那樣有所作為,建功立業。有了奮鬥目標,他在父親指導下,更加刻苦地廣泛涉獵秦漢時期的作品,批判地吸收前人作品中的豐富營養,取人所長,補己之短,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思想。三四年過去,他已成為一位才華出眾,精深過人的飽學之士。

柳宗元曾中過進士,後來又中博學宏詞科,官至監察禦史。在做官的道路上,因參加改革,先後被貶永州、柳州。從政之餘致力於文學創作,寫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散文和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