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真人曰:為真不知道者,亦復多耳。要於乘光揚景,騰雲昇虛,並日月之精,遊九天之表,餐霞飲玄,呼吸太和,乃不可不為此奇道,此道亦易成而速得也。眾真有不知此道者,見吾乘雲而攜日月五帝五夫人,莫不敬親而求請問之也,吾亦復未示之也。《內視中方》曰:子欲步空常,當存日月;子欲登清泠,當存五星。密室密行,不出宇庭,此之謂也。
夫守道者,及學道求仙者→修行至精,皆可為之。為之既得,便成昇天仙人也。此道不必真人,而當獨行之也。子有真骨真性而密行之,必能舍章守慎,不妄傳泄,故以相教耳。《黃老祕言》曰:子得《鬱儀》《結璘》,乃成上清之真。子得《大洞真經》,乃能飛行上清。無此三文,不得見三元君,要道盡此,仙子加勤。中仙都無知此道者,此道相傳惟口訣耳。能知此道,不問賢愚,皆乘雲昇天,役使鬼神。群仙立盟為約,不得妄宣,泄則滅門。口訣者,《黃老祕言》是也。
裴君受命,留在空山之上,精思存修二事。五年之中,得見日月之精五帝夫人。讀《隱書》及《九有》、《十明》之符,積十一年,太素真人來告曰:子成真矣。因錫以龍車,給以羽蓋,並日月之遊精,參五帝之同乘。詣太素宮,見上清三元君,受玉璽金真,給玉女二十四人,玉童三十二人,北遊詣太極宮及太微宮,位為清靈真人。
太素真人曰:子存日精五帝君,口含《太上鬱儀文》,須此道成,乃見日中君,無此徒勞自煩冤。太素真人曰:子存月精五帝月夫人,口含《太上結璘章》,須此道成,乃見月中夫人,無此徒勞自悼傷。右二條太素真人受太帝君訣言。《太上隱書》雲:存時執之。帝君雲:含之。太素真人教裴君:存時含一文,執一文,並行之。
《太上隱書》曰:欲行此道,不必愚賢,但地上無此文耳。真官玄法,啟誓乃傳。金丹之信,道乃備焉。青帛之盟,道乃可宣。有得而行,位為真人。乃乘步景雲晏,羽旂瓊輪,遊行九天,上詣太極宮,謁高皇上元君。裴君乃先密受《太上鬱儀文》、《太上結璘章》二書,然後齋戒,而得存日月之精爾。有仙名骨錄者,乃得見此二書。見之者仙,為之者真。《鬱儀》、《結璘經》及《大洞真經》,乃太極四真、人之所祕,上清天皇之所珍貴也。西玄山下洞臺中有此書,刻以玉簡,書以金字。及王屋清虛洞中,亦見有《鬱儀》《結璘》之篇目爾,而不盡備具,惟大玄宮高上臺,及蓬萊府北室,金柱玉壁,刻文並備具也。精心存念,晝夜為之,十一年而成爾。與修洞經者大都等爾。
夫此二文,是《洞經》之祖宗,《素靈經》之園囿爾。凡諸下仙,莫有聞《鬱儀》之篇目、《結璘》之密旨者。得其道皆速成,而無試也。又致神之驗,是為逕疾,得其要道者,但速於《大洞》之祕妙爾。非有仙名者,皆不得聞此書。聞見此書,而敢妄以語一人者,即滅侍真官玉女玉童各十人,自然使天火災而失之。語二人已上,不可得以學仙也。按泄《洞經》之科條,即已有輕重之異,減損侍真,便十倍於《大洞》。地上骨錄有相之道人而有此書者,皆為師主。男稱監靈大夫,女稱執明大夫,男稱左,女稱右。《素奏丹符》曰:大哉《鬱儀》,妙行《結璘》,非上真不見,非上仙不聞。以致日月五精之神,乘龍步空,足躡景雲,遂與五帝,上入天門。有之聞之,慎忽妄言。去世可出,誓金乃傳。要付弟子,有心之者。勿道篇目,玉童上言。泄則被考,身終不仙。玉童玉女,去而不還,書文必失,獲刑三官。子其慎之,言為罪先。
峨媚山北洞中石室戶樞刻石書字曰:《鬱儀》引日精,《結璘》致月神,得道為上官,位稱大夫真。凡二十字,下仙讀此,不解其意,仙人自有不見其篇
目者,多矣。其金液九丹,蓋小術也,皆不得飛行上清。《大洞真經》有泄之者,按玄中科,即減一紀,玉童玉女,各減一人。三泄之身死,不得復成仙人。太上《鬱儀文》《結璘章》有泄之者,減玉童玉女各十人,天火燒屋,書從火中失,而還上天也。再泄身刑,死不復生,學道終不成仙也。泄言妄說篇目,並受考於三官。師有當因緣去世之日,或歸反陰塗,絕跡藏變之時,要當有所授,若無其人,乃自隨身。受之者皆青金丹縷之脆,為誓天地,不泄宣之,盟約乃得出之,師隨事上聞,而有奏署日月也。不從科條,皆為妄泄。
《大洞真經》乃中央黃老君之寶書,非至真上士有玉名之者,莫見篇章條目也,真仙亦有不聞此書者矣。初限令一百年乃得一出傳,可成而不得妄說篇目。太上《鬱儀》、《結璘》文章,以致於日月之精神,上奔日月,通天光,飛太空之道也。皆乘雲車羽蓋,駕命羣龍,而上昇皇天紫庭也。《大洞真經》以致於朝靈之道,招神成真人之法也。乘雲駕龍,騰躍玄虛,衣繡羽,佩金真玉光,逍遙太霞,上昇九霄矣。此二書,天帝之祕塗,微妙哉!太素真人猶隱其篇目,但漫雲二事者,是祕諱之甚也,況世人而令知其甲乙乎!有相遇而得之者,至誠好事,仍可為之,別有事旨,故不一二。
裴君所受真書篇目,列之於左:
《支子元神訣》五首,蔣先生所祕用,鹹陽城南佛圖中曲室密房受之。
青帝君授《紫微始青道經》一卷。
蒼帝君授《蒼元上籙北鬥真經中命四旋經》四卷。
白帝君授《太素玉錄寶玄經》三卷。
赤帝君授《龍胎太和丹經》二卷。
黃帝君授《四氣上樞太元黃書》八卷。
青帝君授《通光陽霞》之符。
蒼帝君授《鬱真簫鳳》之符。
白帝君授《皓靈扶希》之符。
赤帝君授《四明朱碧》之符。
黃帝君授《中元八維玉門》之符。
右十書於太華山西洞玄石室受。
穀希子青帝君授青精日水青華芝。東到青丘受服。
《上皇金籙》,司命君於太山授。
太素真人授《太上鬱儀文》。在白水沙洲空山之上授;
太素真人授《太上結璘文》。在白水沙洲空山之上授。
太素真人授《太上隱書》。在白水沙洲空山之上授。
上清三元君授《玉璽金真》。在太素宮金闕下授。
四真人授《神虎符》、流金火鈴。在太極宮授。
日中五帝君授《揮神》之章、《九有》之符、青精曰、雲碧玄腴。
月中五帝夫人授《流星夜光章》、《十明之符》、黃瑰紫津之、月華雲膏。右裴君所受眾書符之目。
裴君授支子元《服茯苓法》,焦山蔣先生所傳。茯苓五斤,盛治去外皮,乃擣下細簁,以漬白蜜三鬥中,盛之以銅器,若耐熱,曰瓦器,以此器著大釜中,著水裁半於所盛藥器腹,微火燒釜,令水沸煮藥器,數反側藥,令相和合,良久蜜銷竭煎,出著鐵臼中,擣三萬杵,令可丸。但服三十丸,如梧桐子大。百日百病除,二百日可夜書,二年使鬼神,四年玉女侍衛,十年夜視有光,能隱能彰,長生久視。服此一年,百害不能傷,疾病不復幹,色反嬰兒,肌膚充悅,白髮再黑,眼有流光。合藥齋三日,煮之於密盛處,勿令婦人雞犬見,及穢漫之也。五斤茯苓、三鬥白蜜為一劑。當作木蓋,蓋之煮藥器上,勿露也。煮之時,反側藥,熟乃開之耳。火以好薪炭,不可用不成樵輩以煮之也。當用意伺候料視,恒以為意,欲並合多少在意。藥成,預作丸,盛之以密器,可經於千歲不敗。
裴君受支子元《服胡麻法》,蔣先生於黃金鼈祖山中授支公也。
胡麻三鬥肥者,黃黑無拘,在可擇之,使精潔,於微火上熬令香,氣極令燥,細擣以為散,令沒沒爾,勿下簁。白蜜三鬥,以胡麻散漬會蜜中,攪令相和,使調雨,安器,著釜水中乃煮,如前煮《茯苓法》也。伺候令煎竭可擣,乃出擣之三萬杵,如桐子大,日一服三十丸,盡一劑,腸化為筋,不知寒熱,麵反童顏,役使眾靈。蔣先生惟服此二方,先生已淩煙化升,呼吸立至,出入無間,輿乘羣龍,上朝帝真,位為仙宗者也。當簸擇胡麻令精。
此二方與世方書小異,裴君所祕者,驗而有實也。雲體先不虛損,及年少之時,當服茯苓,若出三十者,當服胡麻。蔣先生雲:此二方是大有之要法,長生神仙之祕寶。《寶玄經》雲:茯苓治少,胡麻治老。合以齋戒,服以朝蚤。卉醴華腴,火精水寶。和以為一,還精歸寶。此之謂也。卉醴華腴,蜜也。火精,茯苓也。水寶,胡麻也。裴君以年少時所用,故服茯苓,二方同耳,皆長生不死、必仙之奇方也。若大有資力者,亦可合二物,倍用蜜共煎,擣以為丸乃佳,亦並治老少矣。茯苓、胡麻,不必別作之也。此二方,蔣先生乃各在一處授支公,不頓之也。是以焦山而茯苓方傳,鼈祖而胡麻方出,明道祕之文,乃不可得一盡其根源也。至於支公授裴君,亦乃頓倒囊笈之奧言,肆傾玄真之祕塗,將以逆鑒察天錄,必當已知應為仙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