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昨日書香》是我的第四部中國新文學研讀文字結集,仍嚴格將所論文事的時間下限截止於1949年年底,仍是實證研究類成果。

我在行文過程中習慣將上個世紀“五四”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間三十年的文學稱為“中國新文學”。這一段文學的頭一二十年基本上屬於自然生態的文學,大有可研討的題目。我是業餘弄這些題目的,使命感使我的興趣更趨於濃厚。我完全顧不上別人說了什麼,反正我就這麼一個題目一個題目地盡我所能地寫下去。隻要能爬上爬下搬得動一堆堆的書刊資料,我會不斷有此類文字在報刊發表,當然還會有集子公開出版。

這本《昨日書香》,與我前麵的集子不同,我把全部注文都處理成了正文,主要是為了讀者的閱讀方便。文章的編排依所論文事發生的時間為序。有少量舊作編入了此集子,因為又發現早先我未見到的材料,我覺得該及時補訂或糾正原說。

我有幾篇文章發表後,引起不同意見。但我沒有再附載這些反駁我的文字,除了版權因素,這些文字即興論說多,很少有嚴肅用了功的。

我的文字中,我隻看重中國新文學研究方麵的。令我欣喜的是,有不少非此專業的讀者也愛讀我這方麵的文字,他們中甚至有四處尋覓我之此類新刊文字並剪報分類保存的人。為了這些讀者,我會更賣勁地寫作的。中國新文學研究,如果不普及到廣大讀者中去,是不會有遠大前景的。我把學術問題的釋說盡量寫得通俗生動,但我的文字的主攻方向仍是嚴肅、嚴謹的,而且我絕不蹈空議論,絕不故弄玄虛,也絕不人雲亦雲。希望我的這本集子能繼續受到讀者的指點。

又及:在成書之後,對手邊的幾篇關於文壇老人——巴金、老舍、冰心、丁玲的舊作頗有偏愛,他們作為“中國新文學”的傑出代表,為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財富,於是仍將其收入集中,獻給讀者。

還有,《昨日書香》仍特意製作了一百部毛邊本,供有收存毛邊書愛好的讀者品玩。

龔明德

2001年農曆冬至後一日於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