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和諧的一天——‘拾荒者’
第二天醒來,顧延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然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沒有看到三毛的影子。他揉了揉有點疼的脖子,站起身,三毛正端著兩個麵包過來了。
一大早,隻有這一個麵包,三毛不好意思的輕咳了下:“那個……不好意思,隻有兩個了。還有的被‘鄰居’搶走了……”顧延清楚她的情況,微笑了一下:“沒關係,對於我來說已經足夠了。”
說完,就開飯了。吃完後,三毛就在行李箱裏翻來翻去。顧延很好奇,問:“你在找什麼?”
“找針。或者,看看有沒有什麼工具之類的。這屋裏的東西太簡陋了。”三毛很隨意的回答,很顯然,她將顧延歸為朋友的一欄了,對他沒有了任何戒心。
“不用找了,”顧延看著三毛翻來翻去,見她都已經把行李翻了四遍了,於是阻止了她再翻下去的衝動。“我知道有個地方,你可以在那裏找到工具。”
“什麼地方?”三毛停了下來,詫異道。西藏這種地方不可能有‘小買部’、‘工具店’吧?
掉足了三毛的胃口,沒等她反應過來,顧延直接拉著她的手就往一個方向跑。到了顧延說的那個地方,三毛隻感到好笑:這不是她坐火車,下站的地方嗎?
“拾荒,會嗎?”顧延問,三毛點點頭。“會。”
“那就從這裏開始吧,相信我,會有收獲的。”顧延微笑著,然後趴在地上,認真的尋找。三毛也來了興致,認真地搜索著每一寸土地。
先是顧延在沙子裏摳出了一個黑色的紐扣,接著是一枚小小的回型針被發現了。三毛也有收獲,先是拾到一顆漂亮的琉璃石,接著發現了一枚鑽戒,還是純銀的呢!應該是別人不小心丟失的。(☆_☆)
他們拾荒,經過了一個上午後,都無力地坐在地上,相視一笑,而麵前堆積成的一座小‘山’就是他們的收獲:幾顆生了鏽的鐵釘、各種顏色的玻璃碎片、啤酒瓶蓋、一塊比較鋒利的刀片、一段乳白色膠管、……
顧延是一名拾荒愛好者,父母逝世後,利用父母的遺產開了一個小店,專門出售小玩意兒。因為沒有經濟條件,無法口製作材料,就常常到大海邊拾荒,經常拾到漂亮的貝殼,五彩斑斕的小石塊,……於是就收齊這些天然材料,製作小玩意兒,出售。價錢不高,最貴的才10元一串,女孩子都很喜歡。後來顧延因為參加工作,‘拾荒’習慣也被隱藏了起來。
而三毛,從小就喜歡去垃圾場翻來翻去,總能帶回一些被別人人拋棄的、別人認為沒有價值的東西,但三毛認為這些東西還可以進行再次使用,比如一個被丟棄的髒花瓶,三毛會把它帶回家洗幹淨,用來養花;撿到一個啤酒蓋,她可以自己刻上喜歡的圖案,用來作勳章;一顆奇特的五花石,她可以用來裝飾自己的小提包……總之,在他人認為無價值的東西,一到三毛這裏全部‘變廢為寶’。這種‘拾荒’習慣一直陪伴三毛從一年級至三年級,後來因為沐媽媽認為垃圾場帶回來的東西,,都太髒了,一直阻止三毛的‘拾荒’行動,再加上學習任務的加重,‘拾荒’習慣慢慢地被她忘卻了。
想不到被人視為另類才會做的事,不止三毛做過,顧延原來也有這種愛好,看來,他們的行為習慣也有點相似呢~(°_°)
(本章完)
18.和諧的一天——光明正大的‘竊者’。
話說,三毛和顧延帶著花了一上午收獲的東西回了家,所謂的‘鄰居’們都跑到三毛家裏。跟三毛‘借’東西:端走了三毛家唯一的小板凳,漂亮“”的小提包,那盞煤油燈也被他們拿走了,甚至連三毛親手做的小掃帚都扛走了。。。。(XX:我說西藏這地方,還真窮哈、掃帚都搶……)T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