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裏,每一個人都會有失敗,都會有被淘汰的可能。失敗和淘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不能麵對現實,不能做到自我淘汰、主動放棄,不能做到從失敗中重新站起,在淘汰中獲得新生。他們不願正視現實,總是抱著這樣那樣的幻想,結果讓不爭的事實成為自己悔悟的笑柄。
優勝劣汰是職場中生存的規律,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是自己淘汰自己,就是被別人淘汰,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也是殘酷競爭的必然結果。如何麵對競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更大的發展、擁有一席之地,是每一個員工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
有這麼一個故事:
在很多年前,有一群熊,歡樂地生活在一片樹木茂密、食物充足的森林裏,他們在這裏繁衍子孫,同其他動物友好相處。後來有一天,地球上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片森林被雷電焚燒,各種動物四散奔逃,熊的生命也受到威脅。其中一部分熊提議說:“我們北上吧,在那裏我們沒有天敵,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強大。”另一部分熊則反對:“那裏太冷了,如果到了那裏,隻怕我們大家都要被凍死、餓死。還不如去找一個溫暖的地方好好生存,可供我們吃的食物也很多,我們也很會容易生存下來。”爭論了半天,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結果,一部分熊去了北極邊緣生活,另一部分則去了一個四季溫暖、草木繁茂的盆地居住了下來。
到了北極邊緣的熊,逐漸適應了那裏的環境,他們學會了在冰冷的海水中遊泳,還學會了潛入水下、到海水中捕食魚蝦,甚至敢於與比自己體積還大的海豹搏鬥……長期下來,他們的身體比以前更大更重,更凶猛。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北極熊。
另一部分熊到了盆地之後才發現:這裏的肉食動物太多了,自己身體笨重,根本無法和別的肉食動物競爭,便決定不吃肉了,改為吃草。沒想到這裏的食草動物更多,競爭更激烈。草也吃不成了,隻好改吃別的動物都不吃的竹子,這才得以生存下來。漸漸地,他們把竹子作為自己唯一的食物來源。由於沒有其他動物和他們爭搶食物,他們變得好吃懶做,體態臃腫不堪,就演化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熊貓。可後來竹林越來越少,大熊貓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幾乎瀕臨滅絕,隻能被關在動物園裏,靠人類的幫助才能生存。
熊貓是不是真的這樣演化來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故事所表達的道理。熊因為沒有競爭意識,選擇了逃避,選擇了安逸,結果遭遇到了如此的待遇,幾乎瀕臨絕跡。麵對這樣的境遇,它們也可能會後悔、會悔悟,悔悟它們當初不該貪圖安逸,可這有用嗎?熊的悔悟根本無濟於事,隻能成為自己悔悟的笑柄。
熊尚且如此,而我們作為一名員工呢?同樣的道理,不奮鬥、不努力是不行的,不積極應對競爭,就會被淘汰掉。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推到沙灘上。那些被劃入“老員工”行列的三四十歲的白領們,眼看著那些職場新人們揣著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曆,意氣風發地加入到自己的行列中,能選擇熟視無睹嗎?麵對後來者們“虎視眈眈”的樣子,原地踏步的人隻能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