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讓自己成為“全頻道”、“多功能”的人才(1 / 1)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技術的實用性、應用性、時代性、可持續性和文化多元性等特性已經漸漸地被企業關注。在這種趨勢之下,那些隻掌握單一專業的人,發展空間將越來越小。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不拒絕成長的員工,想要不斷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就要補充外語、計算機、管理等方麵的專業知識,使自己成為不僅懂技術,還懂語言、懂文化、懂標準、懂規範的複合型人才。

“21世紀最缺的是什麼?人才!”而“21世紀什麼最貴?還是人才!”

《天下無賊》裏的賊頭黎叔這樣說。賊都需要有技術,而企業更是需要有技術、有專業知識的人才,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具有一項專業技能,並在另外領域有特長的複合型人才是市場上最缺乏而企業又求之若渴的人才類型。各行業、各地區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強烈,企業更加偏愛複合型人才。

複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點是多才多藝,能在很多領域大顯身手。當今社會的重大特征是學科交叉、知識融合、技術集成。不僅要求我們在專業技能方麵有突出的經驗,還要具備較高的相關技能。比如隨著IT技術完全融入銀行、保險、證券之中,通曉金融、IT兩大領域的金融業人才就是複合型人才,而這類人才將在未來幾年內十分搶手。

我平時在給企業做培訓時,特別喜歡將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與其相對的知識結構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I”型

這種員工隻有專業技能,但知識麵很窄,深度夠但廣度不夠。

就如同在原始社會,男人掌握狩獵或女人掌握織布就可生存一樣,到了現在社會已經過時。

二、“一”型

這種員工能力很全麵,是一個雜家,博采眾家之長,但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創新。也就是說,寬度很廣,專業能力卻不強。這就是社會上出現大學的必要性。

三、“T”型

這種員工不但有一門專業技能,還有較寬廣的知識麵,在做專業性工作時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們的缺點是不能冒尖,沒有創新。

四、“十”型

這種員工既有較寬的知識麵,又在某一點上有較深入的研究,他們適應能力強,敢於出頭、冒尖,有很強的創新精神,但是掌握的技能還不夠多。

五、“Π”型

這種員工有較寬廣的知識麵,具有兩門或以上的專業技能,他們能同時做好多種專業性工作,在目前市場經濟中有較強的適應性。

六、“木”型

未來世界倡導多元化,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元。“木”由一豎一橫一撇一捺組成。一豎代表大學專業,一橫代表綜合素質,一撇和一捺可以代表畢業後自己進修的兩種能力,比如計算機和英語。我覺得,這樣的員工集中了前麵幾種員工的優點,是真正的複合型人才。

複合型人才之所以吃香,就在於“複合”二字。所謂“複合”,是指知識、技能和思維等方麵的複合。要想成為一個複合型人才,需要從以下四個切入點入手:

一、知識嫁接

知識嫁接不是簡單的知識“拚盤”,而是將各類知識進行融合,相互補充、相互依存,自覺滲透、交叉,促進交叉知識、邊緣知識在頭腦中生化、成長。可以跨專業、跨地域學習,接受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不同專業的學習,打破人為的專業“藩籬”,讓知識自由流動。

二、學好外語

我們與外國朋友的交往日趨頻繁,必須會外語,既要會“讀”,又要會“說”會“寫”。不僅要掌握一門外語,如果學有餘力,還要掌握第二外語、第三外語。因為我們的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是麵向世界所有國家的。

三、熟練電腦

專業人才向複合型人才轉化,不僅要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還要結合專業和工作,學會編程和設計,進行上網學習和交流,了解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前沿狀況及發展趨勢,利用因特網交友和進行大型工程的協同作戰。計算機已成為複合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

四、思維轉換

大力進行發散型思維訓練。麵對同一個問題,要想方設法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出多種不同的結果,拓寬思路。麵對不同領域的知識,要善於用發散型思維方式去思考,並將思考結果加以比較,找出異同點,將知識信息加以對流、連接。

藝多不壓身,多一門技藝,就是給自己多開一扇方便之門,不但有活路,而且有金路。

人才是多類型的、多層次的。適用即人才,有用即人才。對此,那些在職場打拚的人,如果能夠正視自己,調整自己,多學習和掌握一門技能,使自己成為“全頻道”、“多功能”人才,更能適應和滿足未來社會及企業的需求,職場的競爭力就更大,成為一名優秀員工的機會也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