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人天生淨土。名不必傳。以淨土本超乎名相之外也。今之人乃多以生淨土傳。是耶非耶。又且諸書互異。事蹟或不同。蓋難定矣。讀經之暇。輒取友人寄來各傳。刪而存之。不增一字。間有長篇。仿史例。縮長為短。亦不易一字也。表其修西。不斷其生西。去取之權。不可冒也。以之引蓮華之一脈。破長夜之昏沈。近之矣。果有自信圓宗。深入佛海。上遊樓閣。俯聽靈禽。此一卷書。未嘗非流水光明中鳴空天樂矣。諸作以見聞之次第為次第。歲歲增之。始誌於同治甲子。初刊於光緒丁醜。標其類。曰比丘。曰比丘尼。曰居士。曰善女人。曰童女。曰雜流。曰異類。 述定意老宿事
(武林)汪善慶
定意。武進人。生於乾隆庚戌。以禪宗主席嘉山。兼以淨土接後進。嘗謂徐國楨曰。我近來不及從前。從前用功力時。飲食不甚知味。今頗知味矣。避兵於江北。在雨聲庵佛七會中。振起多眾善根。不事矜持。後學淄流。仰為山鬥。不務名而求實者也。坐化從容。弟子有家法。
書定意老宿事後
(如皋)蔣元亮
德生謂善財曰。汝不應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發一願。得一記。住一忍。生究竟想。汝不應以限量心。行於六度。住於十地。淨佛國土。事善知識。今之修淨業者。入於方便。迷於究竟。竟不知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佛土隨願往生。亦不知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得一大木。斵而小之。稍有出格。譁然生訾議。伏種種根。粉飾遷就。老宿不為也。老宿。淨土中人也。生於娑婆。視娑婆如淨土。故人以淨土中人待之。其精詣入神未知若何。於大乘第一義。聞之熟矣。於一切時處。見一切彌陀。當不作戔戔舉動也。
天寗普能嵩禪師淨土詩序
(吳淞)範國俊
自來禪淨兩家。強分門戶。讀永明四料揀。知萬修萬人去。一條大路矣。然鈍根或難語性宗。上智又淺視淨土。二者葢交譏焉。夫禪是淨土之禪。淨是禪之淨土。不明乎此。雖坐破蒲團。焉知心即是佛。執持名號。何雲佛即是心。佛性遍虗空滿法界。世間山河大地草水禽魚。無一非吾妙明心性中物。則此七寶樓臺。六時花鳥。何莫非吾感應所交變化所作乎。普能長老。餘曩遇於天寗寺。禪淨兼修。洞明公案。十數年後復晤於毗陵丈室。執手謂餘曰。吾今專念佛矣。出其淨土詩百八首而問敘於餘。披閱一過。如願力擊開彌勒閣信根直上妙高峯。應無所住名蓮土纔有纖塵號境風。念念不生秋月現心心無所覺花圓等句。是於淨業中的的指出禪理。又禪歸淨土本同體淨入禪心即共源。真禪淨打成一片矣。然則普長老昔日談禪。是淨土之禪。今日念佛。是禪之淨土。又何疑哉。嗟乎。娑婆濁世。何必再來。兵燹餘生。當思特出。念佛橫超三界。華開聞法。畢竟禪淨殊途同歸也。因歡喜讚嘆而為之序。至於因言顯道。得意忘言。當求言中意並言外意。勿斤斤於字句工拙。是為善讀是詩者。
鳴皋傳
蓮 發
鳴皋。如皋人。出家住持定慧寺。戒行清。淨土切。正行勤。故許中丞唐刺史徐訓導熊文學等。鹹尊敬之。退居後。遊方參問。其誌不衰。臨終有往生之兆。或曰。既卒後。邑人夢見城外某廟神。奉鳴皋之約束。錄取念佛人名。擕之西往。或曰。有人夢送至西方冰玉河而去遂遠。此皆鳴皋精誠之所感現也。在寺之時。正紅巾擾天下。唯上海一粟菴。掘港西方寺。能蘇僧伽之困。如皋雖無大建立。而有善知識。從容化導於無形。法器時鳴。賓客不襍。儼然輝映於江之北焉。譚何吳石薛徐高等諸居士。於數年中。能圓發善根。入諸法要。一幢之在。麵麵都靈。未生淨土以前。有此力用。其不遺一物願同往生之局量可知矣。
法師身後緣記
(無錫)餘 治
有乘戒法師者。居蘇州城外小普度。能講說佛法。一時興起者甚眾。若居士徐古璵。女士姚古明。皆其弟子也。淨業精勤。嘗著詩一卷。諷詠箴規。揚清激濁。今其詩。與尼量海居士彭際清善女人陶瓊樓所作。共成一編。名曰吳門四眾弟子淨土詩雲。玉尺初作諸生時。赴浙闈還。路經其地。懷自所作淨土文字以求正。入門。則佛事匇匇。賓客濟濟。已圓寂第七日矣。悵然一拜。焚所作於靈案香爐而去。
頌德慈老宿
(儀徵)陳則競
德慈。廣西隆安雷氏子。生而茹素。十八歲。落髮於九華。即受具。結茅終南山。修禪觀。久之出遊。訪善知識。復入終南山。住六年。官兵搜山。又出遊。檢藏焦山。因緣得遇高旻方聚成禪師。遂傳心印。主席高旻二十年。法筵頗盛。塔燬。紅巾至。欲殉高旻。眾止之。往往以瑜伽燄口。取信於人。卒時俗壽八十三雲。生平淨業頗勤。依觀音甚切。殆中品以上人。頌曰。
一杯甘露 十年終南 高旻高旻 是誰同參
書靜波禪師事
(如皋)黃文波
靜波為金山首座。性直而清。懇切於佛法。知因識果。方便接人。或用禪規。或以淨土。葢一以佛之解脫為本。故無多霑滯。一往而能離。近今罕有者。臨終安詳。頗有往生之驗。
書靜軒禪師事
(泰州)周國定
孤迥迥者非禪也。而昏擾擾者亦非禪。冷冰冰者非淨也。而熱烘烘者亦非淨。必有超乎境地之外。而後本性長伸。本願長滿。此中何嘗能苛責到秋毫分際。而一往獨到之處。亦自有不可掩而默。有以成己成人者。吾於靜公見之矣。淨在於心。感現為土。固不以尺寸形跡待人。逝者如任。生者如熊。皆其門下也。
雞園念佛僧文明事略
(江都)鄭應房
本然。字文明。天長人。出家本縣龍崗白衣菴。寶華山受具戒。赴阿育王寺然一指。性誠切。微鈍。既參訪金山高明天寧崇福。已悉大意。然常以桶底未脫自愧也。與人共住一菴。因緣遇玉尺。遂彼此相策勵。既而同聚高郵放生寺。又同遊於淮訪龔大令。又同赴雞園念佛道場精進者七日。鬆雲明舟達源張淨庸皆至。未幾而歸寺。結壇誦普門品經。禮大士聖號每日千拜。數月而卒。葢向西合掌。神明安住於念佛音中也。常以念佛三昧許玉尺。玉尺不敢當。而本然之嚮往愈切。故其逝也。專精念佛。不襍以他。兼為法幢之故。憂至於死。有心哉。鬆明達庸。亦先後化去。往往有淨土之徵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