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隨前言願想)。
(表白白言次結方隅界)。
我今持誦金剛部心真言。加持淨水。散灑四方。結方隅界。當願此道場內。周帀四方。如金剛城牆。堅固莫犯。
唵 縛日囉(二合)地勒迦(輕呼)
(縛。亡可切)。
(表白執水盂誦呪七徧訖。以水灑道場四方。法師隨前言願想)。
(表白白言三結虗空界)。
我今持誦蘇悉地真言。加持妙香。熏馥空中。結虗空界。當願此空之上。過百由旬。香雲普覆。如大寶葢。
(已上結界三呪。並出蘇悉地經)。
唵素悉地 迦履 入縛裏嚲難 那牟謨羅[可*欠]曳 入縛囉入縛囉 畔駄畔駄(上)[可*欠](火)羅[可*欠]那虎吽[打-丁+(姊-女)](潑)
(表白濃然香執爐誦呪七徧。執爐周回道場。熏於空中)。
(法師隨前言願想)。
(表白白言)。
上來結界。作法已成。上下四方。廣博嚴淨。如諸佛剎。有大光明。堪奉聖人。宜開法會。願諸賢聖。嚴護道場。毋使邪魔有所幹犯。
(法師施主上香表白啟請大士。白言)。
恭聞聖觀自在。於過去時。始住初地。值千光王如來。為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令與眾生作大利益。是時大士一聞此呪。頓超八地。至今釋迦如來。與諸菩薩。普會補怛落迦山之時。惟我大士。躬對如來。以大悲心。說此章句。流通世間。無不蒙益。當知此呪。猶如妙藥。名阿伽陀。一切諸病無所不治。是故誦此呪者。三惡道業無所不壞。諸佛國土無不得生。功德巍巍。莫可稱歎。我等茲日受施主請。開建道場。修平等供。先於此地普召諸神。行結界法。用為嚴淨。是以復於此時。恭請菩薩大士。以真言力重加法水。增益勝用。廣大難思。將使羣生舉蒙解脫。
一心奉請。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三請)。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降臨道場。加持呪水。
(大眾和香花請)。
我今持誦聖觀自在菩薩所宣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願垂加護。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口*耶] 南無阿[口*(鯬-魚+木)][口*耶] 婆盧羯帝爍鉢囉[口*耶] 菩提薩哆婆[口*耶] 摩訶薩哆婆[口*耶] 摩訶迦盧尼迦[口*耶] 唵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利[口*耶] 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駄婆 南無那囉謹墀 醘唎摩訶皤哆沙咩(羊鳴音)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薩婆薩哆 那摩婆薩哆(藏本無此五字)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 怛姪他 唵阿婆盧醯 盧迦帝 迦羅帝夷醯唎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摩羅摩羅 摩醯摩醯唎駄孕 俱盧俱盧羯懞 度盧度盧罰闍[口*耶]帝 摩訶罰闍[口*耶]帝 陀羅陀羅 地唎尼 室佛囉耶 遮羅遮羅摩摩罰摩囉 穆帝囇 伊醯伊醯 室那室那 阿羅[日*參]佛羅舍利 罰沙罰嘇 佛羅舍耶 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盧醯利 娑囉娑囉 悉利悉利 蘇盧蘇盧 菩提夜菩提夜 菩馱夜菩駄夜 彌帝利夜 那囉謹墀 地唎瑟尼那 波夜摩那 娑婆訶 悉陀夜 娑婆訶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 悉陀喻藝 室皤囉耶 娑婆訶 那囉謹墀 娑婆訶 摩囉那囉 娑婆訶 悉囉僧阿穆佉耶 娑婆訶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娑婆訶 者吉囉阿悉陀夜 娑婆訶 波陀摩羯悉哆夜 娑婆訶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 摩婆利勝羯囉夜 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口*耶] 南無阿唎[口*耶]婆盧吉帝 爍皤囉夜 娑婆訶 唵(藏本有此一字)悉殿都 漫哆囉 鉢駄耶 娑婆訶
(表白執水盂誦呪三徧)。
(法師想大士端處道場。放眉間光入此水中。以彰聖用 此呪世間傳誦者失去六字。今依大藏千手千眼大悲經錄出。庶使誦者呪語周足。可期聖驗)。
(法師施主上香)。
(表白啟請毗盧遮那佛。白言)。
恭聞聖觀自在。為諸大眾。乞請釋迦世尊。為說十方剎土一切毗盧遮那如來。皆同一時。各伸右手。以摩清淨蓮華明王之頂。同說不空大灌頂光真言。若有過去十惡五逆四重諸罪。聞此二三七徧。經耳根者。即得滅除。若諸眾生具造惡業。身壞命終。墮諸惡趣。以是真言加持土沙。散其身上。及以塔墓。彼所亡者若在惡趣。應時即得光明及身。除諸罪報。令所苦身生極樂國。乃至菩提。永不退墮。我等茲日受施主請。開建道場。修平等供。先於此地普召諸神。行結界法。用為嚴淨。及為恭請聖觀自在。以大悲心所說章句。重加法水。增益勝用。是以復於此時。專誠恭請十方毗盧遮那如來。以灌頂光加持此水。令使功能倍復增勝。然後以此最勝法水徧灑道場。及以內外。是處非處。若根若塵。一灑一沾。光明煥發。當知此地即為淨土。當知此日可轉法輪。十方賢聖。無不雲臨。六道羣生。無不奔赴。大開法施。普度迷流。罄法界中。鹹蒙解脫。
一心奉請。十方剎土一切毗盧遮那不空如來(三請)。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臨降道場。加持呪水。
(大眾和香花請)。
我今持誦毗盧遮那如來所說不空大灌頂光真言。願垂加護。
唵(一) 旖(烏可切)暮伽(上)廢(無計切)嚕者娜(二) 摩訶畝陀(能乙切)囉麼抳(儗)(三) 鉢頭麼(二合)入縛(二合)攞(四) 跛囉(二合)韈嚲野[合*牛](五)
(表白捧水盂。誦呪七徧)。
(法師想十方如來環坐道場。共放眉間玉毫光入此水中。以彰聖用。世人傳誦字句多不正。今依藏中不空罥索經錄出善本)。
(表白白言)。
上來奉請諸佛菩薩。明王諸天各以威神。加被我輩。誦持真言。不違法則。加持淨水。有大力用。即此法門圓顯三德。是以如瑠璃寶。清淨光明。無有染礙。即法身德。如如意珠。雨一切寶。無不具足。即般若德。如轉輪王。所向自在。無有罣礙。即解脫德。呪既三德。水亦三德。全呪是水。全水是呪。體用不二。同一祕藏。我今以此三德祕藏真言淨水散灑此地。道場內外。上天下地。中土四方。隨水所至。皆成結界。當願此處道場。香華飲食。一切供事。承此力故。一一出生。無有限量。舉行法事沙門大眾承此力故。一一根塵。無不清淨。修齋施主承事之人承此力故。一一身心。無不光潔。乃至遠及界外往來之人。身衣不潔。飲啖葷辛。或故或誤。輒入道場。以呪力故。化為清淨。一切邪魔。及闡提者。非毀三寶。好作留難。以呪力故。鹹發道心。若讚若謗。皆得為緣。如此觀心。方名普度。更憑眾等。同誦真言。散灑法水。周行諸處。
(表白舉大悲呪。執水盂。領眾前行。處處散灑。若道場外造食。召請。浴室。及迎引經過諸處)。
(法師執手爐。領施主後行。復回道場)。
(表白白諸聖賢宣意旨)。
(表白大眾於道場左邊。施主右邊。宜各攝心拱聽設問)。
(法師正中立。設問)。
日吉時良。開建法會。肅恭齋法。意在於何。敢請施主。及以大眾。宜各諦聽。今當為說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以此定名。此名既立。必有其義。名義若正。方是今宗。何謂法界。理常一故。諸佛眾生性平等故。何謂聖凡。十事異故。佛及三乘是名為聖。六道羣生是名為凡。事雖有十。理常是一。何謂水陸。舉依報故。六凡所依。其處有三。謂水陸空。皆受報處。今言水陸。必攝於空。又此二處。其苦重故。何謂普度。無不度故。六道雖殊。俱解脫故。何謂大齋。以食施故。若聖若凡。無不供故。何謂勝會。以法施故。六凡界中。蒙勝益故。名義既正。其位何以。謂上下堂。各分十位。位復開十。總為二百。包括殆盡。是詳非略。食有多寡。隨施者意。位無增損。茲為定製。今此立法。勿令有疑。如法非法。兩者須知。戒德高遠。觀道幽微。有一不如。不名法師。信三寶尊。念六道苦。如此發心。是名施主。進止有法。梵音遠聞。有一不如。不名秉文。善知節度。有正有從。如此合宜。是名法眾。結界護淨。禁止無良。有一不如。不名道場。香燈畢陳。肴饍具備。如此潔精。是為供事。敢告施主。若彼若我。宜當如法。遠離諸過。今者所作。非是小緣。上奉四聖。下及六凡。一時等供。無不周徧。檀風普熏。於斯可見。有能修此真法供養。不緣於心。不住於相。不住相者。忘情照理。如斯行施。功用莫比。無能施者。無受施人。無中間物。皆畢竟空。施者受者。及所施物。莫不宛然。即難思假。非有非無。非非有無。雙亡雙照。為絕待中。如此法施。盡未來際。法界常融。唯一三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