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優哉遊哉(1 / 3)

出門。太陽熟透了,像一個深秋的紅蘋果,大大方方地掛在空中,樹上的蟬似乎一直沒有停息,一直吵著,在這樣的背景裏,各色的人群匆匆地向工作的地方穿梭,都半睜著惺忪的眼,白詩也是如此迷迷糊糊的——火鍋店離住處說遠不遠,說近不近,要先步行大約10分鍾,漫步走過一條走廊,那是陳舊的走廊,腳底是石板,凹凸不平的表麵,星星點點地長滿了苔蘚,還是很愜意的,像是這裏天生就屬於涼快的境地;之後要攀上大約20多階的台階,那台階是用石條砌成的,方方正正的,每當白詩踏上這些石條總要想一下,那些石匠是如何找到這些質地均勻的石材,繼而把它們加工成長短胖瘦統一的石條。登上台階再是一個水泥壩,大約有四五十方左右的麵積,每晚大約八九點,溫度剛剛一降,附近的鄰居會突然一下子出現在這裏,肆意地放著各路各派的歌曲,她們肆意地搖擺著日益肥碩或幹枯的身體,跳著那不知名的舞蹈,簡單的隻有節奏,隨意扭擺,竟也有那些跳華爾茲跳探戈跳圓舞曲的專注神情。

馨馨和紅紅在忙碌著,店裏目前隻有三桌,偶爾可燃會爆發出一陣笑聲或是吼聲,讓原本空曠的店裏,有那麼一絲的活氣,當然了,在這“金碧輝煌”、別具一格的火鍋店裏,縱聲闊談可以讓你有橫貫古今的感覺,似乎有點帝王指點江山的架勢,這些是一個酒鬼和白詩說過的。

“老板,你過來一下。”

“哦,需要加菜?”

“你這裏的裝飾很有味道,黃金的感覺,我喜歡黃金,而且也有皇宮的感覺,我總會來的。”

白詩哭笑不得,這個店裏最常來、最穩定的客源確實喜歡上這裏讓白詩惡心的色調,或是喜歡上胖子的高談闊論,很少聽到有人過來這樣說:你們的火鍋很地道。當然,還有很多的人喜歡上張蕾無微不至的服務,張蕾來的時候,放佛隨時帶了一批客源似的,很多人對她偏愛有加,她不在的時候,有人吃了一會兒,莫名其妙地問道:

“那個長披發的女孩子呢?”

“不在了。”

“那她好久回來呢?”

“應該不會回來了。”

很多客人連續來了幾次,問了幾次,每次總是得到同樣的答案,再以後,就不會來了。放佛隨著張蕾消失了一般。

昨晚的酒勁才被喚醒,一陣一陣的暈眩。

“你是喝酒才醒來的哦。”馨馨問白詩。

“嗯,你能看出來?”

“嗬,你身上一股酒味,遠遠就聞到了。”

“小喝了一點。”

“不止一點吧。”

“還好。”

“嗯,你沒有沒有精力哦,得配火鍋的底料,現在用完了。”

“沒問題的。我準備,你們辛苦了,改天請你們喝酒。”

“還喝,喝死你,你……還是要早日走出來。”

白詩沒有回應,徑直向廚房走去。

所謂的配底料,其實是把一小包包紮結實的配料放在一鍋泛著油水的底料裏,火鍋最重要的口味不在於體量龐大的底料,也不在於火候,更不在於如何優雅的環境,而在於那一方小包配料。

配料配方是胖子的父親張叔提供的,胖子的祖輩都在做火鍋,他父母經營一家小有名氣的火鍋店,每年收入可觀。胖子起初要開一個咖啡館或是酒吧,而且隻接納背包客,在那裏人們可以暢談分享他們的旅行奇遇,這個計劃沒開始實施就被他父母因巨額的投入而否定了,最後胖子不得不接受了他父母的建議——做火鍋,但胖子有一個條件,就是不在他父親手下工作,他要另開一家,張叔也隻好答應了。

當時,白詩在一個報社做記者。每天在各種會場穿梭,最初的新聞熱情在經曆了一個會議之後被洗刷殆盡,在大學的時候,自以為新聞可以隨著社會的發達而逐漸與宣傳脫鉤,真正因新聞而新聞,而現實並非如此,也許是受眾更喜歡主旋律式的東西,報紙成了複寫紙;一些記者也一味地為了求量、求快,對於一些政策不加絲毫解讀,或是不加有責任的分析聯係,便套用主流媒體的觀點,生硬地搬上了報紙,於是“千報一麵”;而另外一些記者似乎找到了新聞業的“第二條道路”,開始向汽車、地產、時尚、娛樂等媒體營銷瘋擠,除了不會有社會政治新聞的單調乏味的把握外,也可以得到更豐厚的提成,似乎一舉兩得。白詩在徘徊,是轉向商業新聞,還是繼續堅守在政治新聞,一直猶豫不決。之後發生了一件事,讓白詩毅然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