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白堊紀的恐龍明星(2 / 2)

似雞龍

這種恐龍身長6米左右,它有一個很大的腦顱,它前肢生有甲爪,腿部纖細,腳上有平直而窄的爪,在奔跑時能起到防滑的作用。它的腦子較大,它的牙齒小而多,可能是一種無所不吃的恐龍。

恐爪龍:恐爪龍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它生有恐怖的利爪。英文中把它稱為“Deinonychus”意思是“可怕的爪子”。

恐爪龍雖然隻有三四米長,卻是恐龍家族中最凶猛的類群之一,恐爪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

似鳥龍

又名鴕鳥龍,體高約2米,模樣及大小均與現代鴕鳥相似。

鴨嘴龍

是白堊紀晚期最繁盛的恐龍。嘴部扁闊,鴨嘴。有的頭上生著頂飾,有的則是平頭。鴨嘴龍嘴裏約有兩千多個牙齒。身長達12米。它的前肢短小,後肢粗壯,主要用後肢行走。

5、尾巴最厲害的恐龍

甲龍是白堊紀時的大型草食性恐龍,發現於北美洲,長達10.7米,最大的特點是長著一條巨大的棒槌尾巴。甲龍的整個身體,包括頭、臉、眼皮上,都長著厚厚的骨質鱗甲和骨刺,食肉恐龍的利爪根本就抓不進去。它有堅挺強健的尾巴,當遭到凶猛的食肉恐龍的襲擊時,它就用這個至少幾十公斤的“流星錘”橫掃過去,使其受到傷害。

巨型山東龍

生活於白堊紀晚期。體長達15米,站立時高8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鴨嘴龍。

棘鼻青島龍

生活於白堊紀晚期。它的體長約6.6米,身高約4.9米。鼻骨呈一突棘長在額上。

6、牙齒最多的恐龍

牙齒數量最多的是鴨嘴龍。鴨嘴龍屬於鳥腳類的植食性恐龍,它是白堊紀晚期最繁盛的恐龍。鴨嘴在的頭骨前部和下顎變寬,形狀很像扁闊的“鴨踴”,它的名字就是因此而得來的。鴨嘴龍的牙齒數目多得驚人,結構也很特殊,在它那扁闊的大嘴裏,上下左右的每個牙床上就有500多顆牙齒,這樣一來,對於典型的鴨嘴龍來說,牙齒總數多達2000多顆。

隙龍

看上去覺得有點頭重腳輕的一種恐龍叫隙龍。這種恐龍身板結實,四肢有力,拖著一條尾巴,長約5米左右,曾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國的新墨西哥州。

賴氏龍

賴氏龍也有一個頭冠,也可能有很強的裝飾作用。賴氏龍的頭冠看上去有點像雞冠,當然比雞冠大多了。賴氏龍走起路來,既能隻靠兩條後腿行走,也能四條腿走。

恐龍的滅絕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恐龍家族早在這場災難降臨之前就已經明顯地處於衰退和不景氣的境地。

許多專家,對美國西北部蒙大拿州及相鄰地區白堊紀晚期富含化石的沉積層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發現在白堊紀最後的800萬年間,這一地區的恐龍的屬從30個減少到12個。無論是恐龍的品種數和個體總數量,都減少了許多。當然,最後導致滅絕。

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複雜的生態因素是導致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

中生代,環境優越,恐龍稱霸。在似乎沒有什麼對手的情況下,它們的個頭越長越大,一些器官也隨之退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弱。

然而,在大約8000萬年前,地球氣候與環境發生了變化。白堊紀晚期,氣候開始變冷,適於恐龍的熱帶和亞熱帶環境,逐漸被適合哺乳動物的溫帶環境所代替。氣溫變化,植物的種群也發生變化,由此,引起恐龍食物鏈改變或中斷。同時,哺乳類日益發展,對小型的恐龍和幼年恐龍造成威脅。從而,這一係列的原因導致了恐龍慢慢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