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無數次戰爭中曆時最久的一次,要算英法兩國在法國土地上進行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從1337年爆發,至1453年戰爭結束,前後共延續了100多年,所以曆史上稱它為“百年戰爭”。
百年戰爭表麵上是由法國王位的繼承問題引起的,實際上是英法兩國的封建王朝為爭奪富庶的佛蘭德爾地區而引起的鬥爭。1328年,法國加佩王朝無嗣,支裔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一1350年)繼位,開始華洛瓦王朝的統治。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孫的資格爭奪繼承權,這就成為戰爭的借口。導致這次戰爭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爭奪佛蘭德爾地區。法國統治階級早對佛蘭德爾垂涎欲滴了。14世紀20年代,佛蘭德爾又發生了下層市民和農民的起義,佛蘭德爾伯爵逼於形勢向法王求援,法王腓力六世利用這次機會,於1328年鎮壓了起義,取消了該城的自治權,建立了直接統治。英國與佛蘭德爾有著密切的經濟聯係,是英國的主要出口羊毛的重要市場。所以,英國統治階級對佛蘭德爾也早已夢寐以求。一個垂涎欲滴,一個夢寐以求;一個借機取得直接統治,一個眼睜睜地看著“肥肉”給別人搶去了。為此,英國就以繼承權為借口發動了這場戰爭。
到15世紀初,戰爭升級,英國利用法國兩大封建統治集團--奧爾良公爵集團和勃良第公爵集團的內訌,大肆入侵法國,占領了法國的北部和首都巴黎。1428年10月,英國傾其全力圍攻巴黎南麵的奧爾良城。奧爾良城是通往法國南部的門戶,它一旦失守,英軍就將長驅直入,整個法國就有淪陷的危險。
在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法國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得到了緩和,廣大軍民團結一致,奮力抗戰,最後終於把英軍趕出了自己的國土,結束了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