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3 / 3)

若歸依於佛。彼不墮惡道。棄捨人身已。當獲得天身。若歸依於法。彼不墮惡道。棄捨人身已。當獲得天身。若歸依於僧。彼不墮惡道。棄捨人身已。當獲得天身。

復說伽陀曰。

誠心歸命佛。彼人當所得。若晝若夜中。佛心常憶念。誠心歸命法。彼人當所得。若晝若夜中。法力常加持。誠心歸命僧。彼人當所得。若晝若夜中。僧威常覆護。

爾時帝釋天主說伽陀已。世尊印言。如是如是。

歸命佛法僧。定不墮惡道。棄捨人身已。當獲得天身。

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若佛陀二字。得到於舌上。同彼歸命等。不虗過一生。若達磨二字。得到於舌上。同彼歸命等。不虗過一生。若僧伽二字。得到於舌上。同彼歸命等。不虗過一生。

又說偈言。

佛法僧名若不知。彼人最下故不獲。輪迴宛轉而久處。如迦屍華住虗空。

佛說是經已。諸苾芻眾。天帝釋等。一切大眾。歡喜信受。作禮而退。

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終)

問。受歸戒有頓漸二儀。究竟以何為準定。答。佛世多利根。機動便感。故可頓受。末世澆漓。授受宜慎。應從漸製。所以律製諸授戒正範。皆先預設引導之儀。使其不失造次之節。藉斯勝緣。助生正信。次則敷座如製。座上先供佛像。次僧禮座就登。以表三寶一座齊彰。佛像是佛寶。所說歸戒是法寶。僧代佛說是僧寶。令彼受者。三業俱敬。佛先僧後。事儀當然。五百問經雲。若僧先陞法座。而後寄佛在上。則不可。故須如製也。次則開導發心。令其心意廣大。斷惡修善。自度度人。名上品心。得上品歸戒。若隻願自脫生死。全無度人誓願。名中品心。得中品歸戒。若誌意狹劣。隻求不墮三途。仍生人天。或心散亂。但得歸戒守持。名下品心。得下品歸戒。然心與歸戒。雖各有三。皆以十善為依。修十善。亦有上中下之別。次請三寶以作證明。次當懺悔以洗罪愆。然後可受三歸。或三年一年。極少四月。方許進受五戒。深明開遮持犯。一一清淨。方許進受菩薩大戒。此乃遵佛遺敕。不許躐等。或有利根。欲頓受者。亦須次第別時。如寅時授三歸回向已。至午時授五戒。餘亦例此增進。

十善業道經(出明藏初字函)

唐於闐三藏法師寔叉難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