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出龍藏興字函錄第十十一十二共三品)陳增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等譯
觀心品第十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告妙德等五百長者。我為汝等。敷演心地微妙灋門。而此道場無量無邊人天大眾。皆生渴仰。我今為是啟問如來雲何為心。雲何為地。惟願世尊。無緣大慈。無礙大悲。為諸眾生。分別演說。未離苦者。令得離苦。未安樂者。令得安樂。未發心者。令得發心。未證果者。令得證果。同於一道。而得涅槃。爾時薄伽梵。以無量劫中。修諸福智。所獲清淨決定勝法。大妙智印。印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今真是三世佛母。一切如來。在修行地。皆曾引導初發信心。以是因緣。十方國土。成正覺者。皆以文殊而為其母。然今汝身。以本願力。現菩薩相。請問如來。不思議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普為分別解說。唯然世尊。我等樂聞。爾時薄伽梵。妙善成就一切如來最勝住持。平等性智。種種希有微妙功德。已能善獲一切諸佛決定勝法。大乘智印。已善圓證一切如來金剛秘密殊勝妙智。已能安住無礙大悲。自然救攝十方有情。已善圓滿妙觀察智。不觀而觀。不說而說。是薄伽梵。告諸佛母無垢大聖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言。大善男子。此法名為十方如來最勝秘密心地法門。此法名為一切凡夫入如來地頓悟法門。此法名為一切菩薩趣大菩提真實正路。此法名為三世諸佛自受法樂微妙寶宮。此法名為一切饒益有情無盡寶藏。此法能引諸菩薩眾。到色究竟自在智處。此法能引詣菩提樹。後身菩薩真實導師。此法能雨世出世財。如摩尼寶。滿眾生願。此法能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功德本源。此法能銷一切眾生諸惡業果。此法能與一切眾生所求願印。此法能度一切眾生生死險難。此法能息一切眾生苦海波浪。此法能救苦惱眾生而作急難。此法能竭一切眾生老病死海。此法善能出生諸佛因緣種子。此法能與生死長夜為大智炬。此法能破四魔兵眾而作甲冑。此法即是正勇猛軍戰勝旌旗。此法即是一切諸佛無上法輪。此法即是最勝法幢。此法即是擊大法鼓。此法即是吹大法螺。此法即是大師子王。此法即是大師子吼。此法猶如國大聖王。善能正治。若順王化。獲大安樂。若違王化。尋被誅滅。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譬如萬物。皆從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一切凡夫。親近善友。聞心地法。如理觀察。如說修行。自作教佗。讚勵慶慰。如是之人。能斷二障。速圓眾行。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元。不染塵穢。雲何心法。染貪瞋癡。於三世法。誰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住。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一切諸法。從妄想生。以何因緣。今者世尊。為大眾說。三界唯心。願佛哀湣。如實解說。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問。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說眾喻。以明其義。善男子。心如幻法。由徧計生。種種心想。受苦樂故。心如水流。念念生滅。於前後世。不暫住故。心如大風。一剎那間。歷方所故。心如燈焰。眾緣和合。而得生故。心如電光。須臾之頃。不久住故。心如虗空。客塵煩惱。所覆障故。心如猿猴。遊五欲樹。不暫住故。心如畫師。能畫世間種種色故。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故。心如獨行。無第二故。心如國王。起種種事。得自在故。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心如埃塵。坌汙自身。生雜穢故。心如影像。於無常法。執為常故。心如幻夢。於我法相。執為我故。心如夜叉。能噉種種功德法故。心如青蠅。好穢惡故。心如殺者。能害身故。心如敵對。常伺過故。心如盜賊。竊功德故。心如大鼓。起鬥戰故。心如飛蛾。愛燈色故。心如野鹿。逐假聲故。心如羣豬。樂雜穢故。心如眾蜂。集蜜味故。心如醉耽。象牝觸故。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一切賢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非實非虗。此無垢性。是第一義。無盡滅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槃。我所淨故。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等不平等。體無異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