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注。虗而不實。欺凡罔聖。迴惑人法。名為妄語。此有四別。一。妄言。謂如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之類。又如實有言無。實無言有。乃至法說非法。非法說法等。但令違心而語。皆名妄言。二。綺語。謂一切華靡淫辭。無義無利。及一切世間王論賊論飲食論等。三。兩舌。謂向此說彼。向彼說此。互相離間。令成乖諍。四。惡口。謂麤重罵詈。忿怒呪詛。令他不堪。此戒正製大妄語罪。餘一切妄言綺語。是此戒兼製。若兩舌惡口。重者。自屬說過毀他。輕者自屬十三十九戒製也○自妄語者。自言我得十地。辟支。四果。四向。四禪。四空。成不淨觀。成安般念。六通。八解。天來龍來。修羅鬼神悉來問答。或言已斷結使。或言永離三塗。如是等虗而不實。圖致名利。名大妄語。教人妄語者。教人為我傳揚美德。以致名利。同重。若教人自言是聖。名利自屬彼人。但結輕垢。此戒兼製。方便妄語者。作種種顯異方便。或借鬼神仙乩。或用呪術。令人得夢境等○乃至等者。舉輕況重。兼製小妄言也。身心妄語者。身業表相。亦名妄語。如問其得果。點首示相。問清淨不。默然不答等。繇欺妄心。表示身相。令前人領解。口雖不言。亦名妄語也○正語者。如實而語。正見者。為生死。為菩提。為眾生。不為名利。邪語邪見。反此可知。邪業者。依於邪語邪見。必成邪命惡業也。
疏。此戒備五緣成重。一。是眾生。
合注。上中下三品如前說。上品境中。向父母師僧妄語。犯重。向諸聖人妄語。此人不惑。又能以神力遮餘人令不聞。但結方便罪。若聖人中未證他心智者。向說仍重。向中品境天人等。同重。正是迴惑之境。或諸天有他心通。不受其惑。亦止結方便罪。向下品境。或雲同重。義疏結輕。今言下境既有解語受戒之機。向說亦應犯重。以鼓惑鬼畜。尤堪作名利媒故。或可失戒猶許重受。或可結不失戒重耳。
二。眾生想。有當。有疑。有僻。
發隱。假令有羅漢於此。當者。作是想言。當是羅漢。對之妄語。其罪則輕。疑者作是想言。是羅漢耶。非羅漢耶。對之妄語。其罪稍重。僻者。作是想言。實非羅漢。對之妄語。其罪更重。有凡夫於此。或作想言。當是凡夫。其罪則重。是凡夫耶。非凡夫耶。其罪稍輕。實非凡夫。其罪更輕。
合注。當疑僻六句。二重。二輕。二無犯。如前可例。
三。欺誑心。是業主。
合注。謂希圖名利。非增上慢。亦非戲笑假說。正是業主。此仍分通心隔心。若通欲一切人聞。隨有聞者結重。若本惟欲此人聞。此人不聞。而彼人聞。於彼無欺誑心。總不結罪。還於此人結方便罪。若增上慢。亦犯輕垢。戒本經雲。菩薩見味禪以為功德。是染汙犯也。
發隱。增上慢者。非明知己不是聖。故言是聖。以誑眾生。特繇小有所得。生增上想。將謂是聖。不自覺知。故止輕垢。
四。說重具。謂身證眼見。若說得四果十地八禪神通。若言見天龍鬼神。悉是重具。
合注。雖四禪四空。凡外亦能修證。而是世間勝法。故亦同重。不淨安般二觀。乃佛法二甘露門。今言成就。即是有證有得。天龍等來。正是彰其聖德。斷結使。離三塗。皆屬果證中事。故皆犯重。若言成就總別相念。煖頂等法。乾慧性地。別十信。圓五品。既是凡夫法。似不結重。或雖重亦不失戒。若言旋風土鬼。來至我所。若言持戒清淨。善通三藏。能習禪思等。虗而不實。皆犯輕垢。
五。前人領解。若對麵不解。且結方便。後追思前言忽解者。則壞輕結重。
發隱。語出而人不解。則未成語禍。故領解成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