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2 / 3)

○第三十九不修福慧戒

疏。福慧二嚴。如鳥二翼。不可不修。垂出要之道。故製。七眾同。大小乘不全共。菩薩攝一切善。應修。聲聞夏分自誓。應修福業。餘時不製。

發隱。出要之道者。福慧雙修。出離生死捷要之道也。福輕則恒罹障緣。慧淺則多行錯路。故曰乖出要之道。夏分自誓者。坐夏則修。修則有限。非若菩薩無時不修也。

若佛子。常應教化一切眾生。建立僧坊山林園田。立作佛塔。冬夏安居坐禪處所。一切行道處。皆應立之。而菩薩應為一切眾生。講說大乘經律。若疾病。國難賊難。父母兄弟和尚阿闍棃亡滅之日。及三七日。四五七日。乃至七七日。亦應講說大乘經律。一切齋會求願。行來治生。大火所燒。大水所漂。黑風所漂船舫。江湖大海羅叉之難。亦讀誦講說此經律。乃至一切罪報。三惡。八難。七逆。杻械枷鎖。繫縛其身。多婬。多瞋。多愚癡。多疾病。皆應講此經律。而新學菩薩。若不爾者。犯輕垢罪。

疏。修福。自作教他。文中略序七事。一僧坊。二山林。三園。四田。五塔。六冬夏坐禪安居處。七一切行道處。凡此流類。悉應建立。力若不及者。不犯。修智慧。亦自作教人。

發隱。自作教他者。作此七事。並教化眾生。令作此七事也。按要集第十經雲。佛言。爾時道俗訛替。競興齋講。強抑求財。營修塔寺。依經不合。反招前罪。葢言非理募化。而自附營修。以公濟私。誣因昧果。所謂天堂未就。地獄先成。如是修福。不如避罪。學者又不可不明辨也。

合注。建立僧坊等。製令修福。講說大乘等。製令修慧此是遮業。隨力應修。遇緣當為而不為。一一結罪。除力不及者。無犯。此即戒本經所謂住少利少作少方便也。若慊恨心。是染汙犯。懶惰懈怠。非染汙犯大小不全共。聲聞夏安居時。應修房舍。餘時不製。大士一切時中。應修福業開遮者。或常修禪誦等一切勝業。無暇他營果報者。不修則失二種莊嚴。修則菩提資糧。任運增長。

如是九戒。應當學。敬心奉持。梵壇品當廣明。

合注。此總結第四段九戒也。

○第四十揀擇受戒戒

疏。有心樂受。悉皆應與。若瞋惡揀棄。乖於勸獎。故製。出家二眾同犯。餘無師範者未製。大小不全共。菩薩本兼物。聲聞若許而中悔。是犯。不許。不犯。

若佛子。與人受戒時。不得揀擇。一切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比邱。比邱尼。信男。信女。婬男。婬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無根。二根。黃門。奴婢。一切鬼神。盡得受戒。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與道相應。皆染使青黃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臥具。盡以壞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國土中。國人所著衣服。比邱皆應與其俗服有異。若欲受戒時。師應問言。汝現身不作七逆罪不。菩薩法師。不得與七逆人現身受戒。七逆者。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闍棃。破羯磨轉法輪僧。殺聖人。若具七逆。即現身不得戒。餘一切人。盡得受戒。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禮拜。不向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但解法師語。有百裏千裏來求法者。而菩薩法師。以惡心瞋心。而不即與授一切眾生戒。犯輕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