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歲月
1.父輩的靈光
淵源的曆史使陳氏家族成為一方的望族,湖州的風水寶地孕育了陳其美,從而成為陳氏家族中一顆耀眼的明星,不僅在同輩人中閃爍出光芒,而且還以光亮昭示了下一代走向輝煌顯耀的道路。
陳姓據考證出自媯姓,遠祖為虞舜,至周武王伐紂時,舜32代孫遏父為陶正,周武王依靠遏父的幫助才取得了伐殷的勝利。由於遏父功勳卓著,武王把大女兒太姬嫁給了他,遏父和太姬生了一個兒子名滿,被封於陳,於是以封地代姓,滿的子孫們便姓了陳,這就是陳氏的由來。
湖州陳家遷至湖州定居最早可以追溯到陳縝,相傳他已經是遏父和太姬的兒子滿的87世孫了,陳縝就是湖州陳氏東林支的始祖。傳到第17世陳應恪(字敬山),遷居湖州府城內,住在學前街的穀詒堂。湖州這個地方盛產蠶絲,陳家著手經營絲綢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了第23世陳豐,陳家才逐漸發達起來,慢慢成為當地的望族。《湖州府誌?教義傳》稱讚陳氏“以孝義受欽於鄉裏”。第24世陳絢,因為熱心地方公益事業,湖州府曾贈以“聖門狷者之流”及“矜式鄉閶”的匾額。
好景不長,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迅速影響到江浙一帶。在太平天國革命的衝擊下,身為當地富豪的陳家家道中落了。
1864年,太平天國革命失敗了。第25世陳延祐感於家道中衰,遂努力經商以自振。陳延祐為人勤儉謙和,生意蒸蒸日上。沒過多長時間,家道複興如初,又成吳興望族C
陳家真正顯赫起來應該說是二陳父輩的事。陳延祐共有三個兒子,長子陳其業,字勤士,他是陳果夫、陳立夫的父親。次子陳其美,字英士。三子其采,字藹士。
陳其業生於1870年,走的是科舉取仕的道路,據說他
“少年岐嶽,有聲庠序”,在中秀才後,痛恨清政府“政紀不綱”,因此,對聲名利祿失去了興趣,“自適恬淡,無意仕進,惟以大義訓迪子弟,教授鄉裏。”陳延祐死於1891年,這時陳其業剛20歲,陳其美15歲,陳其采11歲。既要經營父親留下的產業,又要照顧寡母幼弟,陳家並不富有,他必須管理好父親留下的資產以維持全家的生計。
陳其業是個典型中國知識分子,在那個時代,讀書——科舉——做官,是一般富家子弟尋求出路,光宗耀祖的門徑。陳其業最初走的也是這條路。他入私塾,熟讀四書五經之類的儒家經典,一直上到學府,每月領取府衙所給的四兩銀子。
陳其業本以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但在上了學府之後,他耳聞目睹了清廷的腐敗,再也不願讀書做官了。
19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正逐步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雖有所謂的“同治中興”,也掩飾不了老大帝國
的疲弊。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堂堂的中華帝國竟輸給了東瀛小國,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朽虛弱的本質。如果說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人們更多的是看到清朝腐敗的話,那麼1904年一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方的勝利則使人們對這個東瀛小國刮目相看了。中國的一些先進知識分子從日俄戰爭中體會到,要想富國強兵,抵抗西方列強,應向日本學習,變法圖強,發展工業。在這種思潮下,一批優秀的知識分子紛紛東渡日本,學習富國強兵之術。陳其業也是其中的一員。
在日本留學期間,陳其業考察了日本的工業,希望能對國家有所裨益。但回國後卻因種種關係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他是陳家的長子,自小所受的又是舊式教育,在一腔熱血報國無門的情況之下,又心灰意冷地回到了故鄉,繼承家業,經營絲綢。
在故鄉,陳其業雖對政治日漸淡漠,但對地方公益頗為熱心,做了不少好事。
為了低製洋布的傾銷,他用所學到的知識,改良蠶絲。
為了使民間資金流動暢通,他又降低典庫的利息,以使農民免遭高利貸的盤剝
為了減少當地的洪澇災害,化害為利,他又倡導河流的疏通。
但是如果沒有陳果夫、陳立夫這兩個名聲顯赫的兒子,陳其業最多隻能算是吳興小縣的一個開明士紳。在二陳的幫助下,這位原本不願步入仕途,淡漠政治的前秀才又被卷人了政治漩渦之中。
先是領導浙江一省的蠶絲、典庫、水利等事業。1931年,
蔣介石在打倒國民黨內的反蔣派別之後,召開國民會議,陳其業被選任為國民會議代表。
抗日戰爭爆發後,江浙一帶為日軍占領。陳其業被迫率家人跟隨二陳人川。被選任為國民參政員。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發動內戰,又不顧政協決議,非法召集“國民在會”,製定“《中華民國憲法》”。陳其業又被選為“國民大會”代表,隨後又擔任了全國商聯會常務理事、全國工聯會理事等。
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後,陳其業隨蔣介石倉皇逃竄孤島。此時陳其業已是80髙齡,思鄉之情與日俱增。故鄉雖近在咫尺,卻難以歸鄉。在濃濃的思鄉愁中,陳其業病了,1961年病死於台灣,時年91歲。
陳其業死後也甚風光,蔣介石明令褒揚。國民黨官方機構也為其立傳頌德:“綜其生平,其與人也恕,其律己也嚴,其宅心也厚,其治事也勤;蓋誠存乎心,而仁顯於外,故能表率子弟,成功成仁,睦輯鄉裏,以尊以親,終甘澹泊,以樂天年。”
讓湖州陳家取得顯赫聲名的是陳其美,而陳其美取得的功名很大程度上得力於陳其采,陳其采在陳氏三兄弟中最先顯露頭角。
陳其采,字藹士,1880年陰曆九月生,幼時受的也是傳統的科舉教育。16歲那年,中秀才。
19世紀末正是中國的多事之秋。亡國滅種的烏雲,籠罩著中國的上空,救亡圖存的驚雷,不時地回蕩,震撼著人們的心靈。1894年,正當陳其美人府學一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中國大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遼寧也幾乎被放棄,巨額賠款又迫使清政府大借外債,浙江杭州等內地城市也被迫向列強開放。對於清政府割地求和的行徑,少年陳其采自是十分憤慨,但如何才能重振國威,洗雪國恥,陳其采卻還是朦朦朧朧。
已出外經商的二哥陳其美,由於經常閱讀報紙,對世界時事,中國國情頗為熟悉。他寫信回家勸告陳其采要“勤習西學,以求實用,從此,陳其采對於西學開始注意。
1897年底,列強又加速了瓜分中國的行動,德國強占了膠州灣,俄國強占了旅順、大連,法國強占了廣州灣,英國強占了威海衛、九龍。時局頓時緊張,赴國難成為燃眉之急。國土淪喪,人心思救治之策。任何一個不甘當亡國奴的中國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該怎麼辦?於是有了康有為所倡導的變法。但陳其美並不以為變法即能抵抗洋鬼子的槍炮。他認為要抵抗列強的侵略,武備必不可緩。為此,他力勸陳其采去曰本學習陸軍。1898年,已經風燭殘年,朝不保夕的清政府向日本派出了第一批學習軍事的留學生,企圖讓這些人回來以後支撐早已搖搖欲墜的清國大廈,時年19歲的陳其采人選。當時清政府給各省都下了選派留日學習軍事留學生的名額,可由於人們對留學學習軍事抱有偏見,一些省沒人去。這次選派留學生,浙江省人選的學生是比較多的,在人數上僅次於湖南,共有4人入選,除陳其采外,其他3人是吳錫冰、舒厚德和許葆英。在哥哥的影響下,1898年,年僅19歲的陳其采東渡曰本,人日本成城學校學習日語和中學課程,不久升人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
在日本留學期間,有兩件事頗令陳其采受刺激。
一是有一^次在與一日本友人閑談時,友人提到,“我們曰本國有許多東西都是從中國學來的,我們的法律是從你們那裏傳來的,我們的佛教是從你們那裏傳來的,我們的文字足從你們那裏借來的,我們的京都都是從你們那裏學來的,甚至我們生活中的茶道、書道等等也是從你們那裏學來的,但我們能打敗你們靠的卻不是這些從你們那學來的東西。我們所靠的是從西方學來的東西。要不是明治天皇革新變法,我們大日本國也和你們中國一樣要麵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了。”陳其采點點頭。友人接著又說道:“中國人是個優秀民族,但是我卻不明白如此優秀的民族為何卻不思進取呢?好不容易有個康聖人出來倡導變法,卻不為你們所容,隻好跑到我們這兒來。難逍你們中國人都不懂變法圖強嗎?”陳其采無言以對。但變法圖強的想法卻是深植他的胸中。
又有一次在一家書屋,陳其采想買一些書消遣。店生知道他是中國人之後,隨即向他推薦了兩本書,一本是有關文天祥的,一1本是有關嶽飛的。店主說道:“嶽飛、文天祥是貴國英雄,也是我們大和民族所尊敬的英雄。如果你們中國人現在再多幾個像他們一樣的英雄,中國也許就不會亡於滿人手中。”頓了頓,店主又很遺憾地搖了搖頭,“可惜你們現在還沒有。”店主的話刺痛了陳其采的心,在默不做聲地買下店主所薦的兩
本書的同時,陳其采已暗暗發誓要成為嶽飛、文天祥似的民族英雄,推翻清廷統治。
經過這兩件事之後,陳其采在軍校學習更加努力了。閑暇時間,別人去遊山玩水、留連舞場,他卻在如饑似渴地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1902年,陳其采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日
本士官學校。
四年的留學生生活結束之後,陳其采回到了故鄉吳興。這番陳其采可謂衣錦還鄉了。按他的條件,在浙江省府謀個美差是不成問題的,但他忘不了在日本的經曆,他畢竟是個熱血男兒。在故鄉短暫停留之後,他來到了湖南。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湖南曾是一個革命的中心。陳其采在這裏創辦了湖南武備學堂,任總教習,不久又升任標統。在這期間。他還秘密地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暗中聯絡新軍中的革命誌士,準備推翻清廷統治。此後陳其采一直活動於軍界中,1907年調任南京第九鎮參謀。後以剿匪有功,升中樞軍谘府第三廳長,掌理全國新軍及調度事宜,並一度兼任保定軍校監督及主辦秋操。不幸的是他參加革命黨之事終為清政府獲悉,在清政府陰謀捉拿他之前,南下奔滬,協助同盟會策劃倒清。
陳其采在上海活動期間,做過一件以後對上海革命黨人影響非常大的事情,那就是和上海的幫會建立了非常融洽的關係。
在本世紀初,上海洪幫地位最高的老頭子是範高頭,他本是鹽梟出身,在白癩痢去世後,接任洪幫老頭子的位置。上海有名的流氓頭子黃金榮、李超五、劉福彪、潘鈺卿都是他的手下,號稱“四庭柱”。據說範高頭腦門上長著一個高高的肉瘤,就像頭上還長著一個小腦袋,因此他便得一個“高頭”的雅號,而且這雅號廣為流傳,久而久之,竟取代了他的真實名字。陳其采和範高頭本不相識,更談不上有什麼交情,他們
打羸要的流氓,為了免於和其它幫派以及自己之間爭強奪利,各有自己抽打油水的地盤。這些流氓們一方麵向自己地盤內的店鋪、妓院和煙館抽頭,獲取經濟利益;另一方麵也負擔一定的義務,出麵交涉和打架,保護自己地盤內的各種店鋪、妓院和煙館等不受其他流氓的欺負和滋擾。對任何一個幫派來說,不能保護自己地盤內的店鋪、妓院和煙館等,都被認為是相當丟臉的事。
1902年,陳其采剛從日本畢業回國時,曾任駐滬新軍統帶統帥駐滬新軍,負有維護地方治安的責任。恰在此時,範高頭的一個名叫芮德寶的徒弟在城隍廟的一個名叫“綠波廊”的點心店裏,見到一個英國人在毆打女招待。芮德寶雖然是流氓出身,但對洋人輕易還是不敢招惹的,所以走上前去勸解。不想這個英國人太蠻不講理,對芮德寶也動了手。芮德寶勸架不成,反而也挨了打,憤急之下,忘了洋人是招惹不得的這回事,不顧後果,將當流氓善於打架鬥毆的本事全拿了出來,將這個英國人狠狠打了一頓。這一打,打出了天大的麻煩。挨打的英國人回去後,向領事館起訴,狀告芮德寶打人。在上海租界,英國人是享有特權的,芮德寶膽大包天,竟敢打英國人,按當時清政府和列強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規定,芮德寶應由英國領事館審訊。範髙頭作為洪幫老頭子保護不了自己的徒弟,顯然是十分丟人現眼的事情。清政府得罪不起洋人,範高頭也沒有敢跟租界當局抗衡的力量,看來範高頭這個跟頭是栽定了。
沒想到官司落到了陳其采的手裏,英國領事館向他要求引渡芮德寶。陳其采斷然拒絕了英國領事館的要求,進而要求由中國政府審理此案,嚴懲肇事的英國人。英國領事見要挾不成,遂找人調停。結果,以英國人賠禮道款,承擔經濟損失了
事。
陳其采對芮德寶一案的處理,給範高頭挽回了麵子,這使範高頭對陳其采非常感激。後來,陳其采的哥哥陳其美在上海從事革命活動,得到了範高頭的大力支持,範高頭還和比他小近30歲的陳其美結異姓兄弟,要求他的徒子徒孫們擁戴陳其美3由於和範高頭的結拜,陳其美成了洪幫的“小老大”,其輩份比黃金榮還高一輩,這就是同盟會時期的上海革命黨人和以後的國民黨人與上海幫會勢力關係密切的起因。
1908年春,陳其美受孫中山的委托回到上海,利用各種關係,策動革命。陳其采回到上海後,利用自己在軍界的威望,積極運動新軍。事為上海道台劉燕翼所知,劉燕翼以陳其采“私通革命黨徒陰謀推翻朝廷”的罪名,企圖逮捕他,陳其采聞訊逃去,劉燕翼遂對陳其采加以通緝。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出任中華
民國臨時大總統,陳其采被任命為臨時總統府谘議。孫中山將大總統讓給袁世凱後,陳其采離開了總統府,於吳興創辦經武學堂,由於袁世凱對陳其采非常忌憚,不久便將經武學堂查封。從此,陳其釆離開了軍界。
在袁世凱的打擊下,陳其采內心極為苦悶。今後的路該怎麼走?隨後而來的一件事改變了陳其采的一生。
陳其采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時,同期有一個叫馮耿光的同學,此時任中國銀行總裁。正當陳其采苦悶之時,他發了一封邀請函,請陳其采北上任中國銀行總文書在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後,陳其采欣然同意北上任職。從此,陳其采由軍界轉人了金融實業。
但好景不長,馮耿光不久即辭去了中國銀行總裁之職。隨後陳其采也辭職南歸。適值清末狀元張謇在南通創辦的大豐公
司缺乏主事者,陳其采遂應聘任該公司總經理一職,從事棉墾,經營實業。陳其釆本以為下半生就以經營實業以富國民為己任,不料好事多磨。由於南通位於長江人海口處,濱海陴濕,陳其采即到此地,水土不服,遍身患疹,癢痛不止。雖經一年多的治療,卻無成效。無奈陳其采隻好離開南通回上海就醫,並應聘任中國銀行杭州分行副行長。
陳其采雖已離政治數年,但對政治仍是倍加關注,1923年,浙江軍閥盧永祥通電不承認曹錕賄選的總統,並停止與北京政府的往來。北京政府乃下令撤去盧永祥浙江督軍之職,並令江蘇軍閥齊燮元督部剿辦,於是江浙戰爭全麵爆發。陳其采不顧頑疾在身,與當時的社會名流阮性存、褚輔成、張一撤等奔走呼籲,力圖化幹戈為玉帛。陳其采以其軍事、經濟閱曆和複雜的政治背景,逐漸在經濟領域取得了較高的地位,到本世紀20年代初,他躋身財界高層,與張靜江、虞洽卿、葉揆初、蔣抑厄、李馥蓀、陳光甫、宋漢章、張嘉鏖等人齊名,共為江浙財團的頭麵人物。
1924年,孫中山委派蔣介石負責籌備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蔣介石電邀陳其采赴粵任職軍界3陳其采到了廣東,卻婉言謝絕了蔣介石的使命。
他說:“我雖軍人,但脫離軍界已經很久,有些事情已很不熟悉了。若勉為其難,恐怕會誤大事”。蔣介石卻很堅決。因為他知道陳其采既留學日本多年,又曾在軍隊多年,在軍界有很多是往日的同學、同事,甚至學生。蔣介石要利用的是他的影響。更何況陳其采之兄陳其美曾提拔了蔣介石,如今蔣介石是該報恩了。他對陳其采說:“先生自幼矢誌革命,為國家做一番事情。如今國民革命在即,正須借用先生這樣的同誌相
助,先生豈能坐視,請先生萬勿推辭。”
陳其采見蔣介石如此“誠懇”,也不好意思再推辭不出。再三思考之後,他回答蔣介石說:“年來濫竽銀行界,對於金融略有認識。北伐籌餉,願對此效力。”
蔣介石隻要陳其采能出來為他辦事,倒也不在乎他是在金融界、軍界。於是同意了陳其采的請求,任命他為全國財政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浙江省分會會長,負責與金融界聯絡,籌餉助北伐。
當時江浙尚在直係軍閥孫傳芳的勢力範圍之內,而孫傳芳又是北伐對象,在他的老窩裏籌餉,甚是艱險。陳其采化名“陳安”,通過種種渠道,屢屢往返於廣東、上海及浙江的普陀一帶,使大批款餉源源不斷流向廣東,有力地支援了北伐。
1927年3月,國民革命軍攻克南京。同時,上海工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解放了上海市。至此,直係軍閥孫傳芳徹底潰敗,北伐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正當革命形勢一片大好之際,蔣介石卻叛變了革命,舉起了屠刀,向革命群眾揮舞。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18日,成立了由蔣介石獨裁統治的南京國民政府。
自此之後,陳其采死心塌地地跟隨蔣介石,曆任浙江省財政廳長、江海關監督、江蘇省財政廳長、導淮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籌創超然主計製度,陳其采任籌備委員會主任。
8.記得當年陳其美
在陳其業三兄弟中,名聲最為顯赫的要數陳其美。他?14?是陳氏家族中一顆耀眼的明星,不僅在同輩人中閃射出爍
人的光芒,而且還以其光亮昭示了下一代人走向聲名顯赫的道路。
陳其美,生於1878年,早年在鄉間也曾讀過幾年書。但在他15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為了使自己所經營的商業後繼有人,竟要他棄學從商,年幼的陳其美隻能唯父命是從,到崇德縣北的石門鎮的善長典當鋪,隨杭州人吳小舫學習典當業。和陳其業、陳其采相比,在老爹陳延祐的眼裏,陳其美肯定是最不爭氣的兒子。中國的傳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隻有讀書有出息,前途才最大。在陳氏三兄弟中,最初都是想走一走科舉這一條路的,而且老大陳其業和老三陳其采還都中過秀才。惟有老二陳其美,剛過15歲,老爹陳延祐便勒令他棄學從商,絕了他讀書做官的路,在一個名叫善長的典當鋪當一名小學徒。習商之餘,他經常閱讀報紙,十分關注世界大事,中國國情。對清政府的腐敗,他極為憤慨。在致親友的信中,他“痛言清廷失敗,須人民自圖振作,20年後方能重振國威,洗雪國恥”,並力勸弟弟陳其采東渡日本求學。從1891年到1902年,從15歲到26歲,一幹12年,陳其美的學徒生涯還沒看到完結的樣子。1902年,陳其采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剛剛23歲,就出任駐滬新軍統帶,不久便出任湖南武備學堂監督。陳其美在典當鋪幹了12年,學徒還沒幹完,陳其采隻在日本留學5年,就得到了湖南武備學堂監督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兄弟間巨大的差異,不能不使陳其美產生改變現狀的想法。他覺得,要想改變現狀,最好也是走陳其采的路。
1902年,陳其采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回到了故鄉。在他回鄉之後,陳其美經常聽他講述日本崇拜中國古代民族英雄的種種見聞,閱讀他從日本帶回的有關嶽飛、文天樣等人生平事跡的書籍。了解了民族英雄們抵禦外來侵略,反抗民族壓迫的可歌可泣的事跡。聯係現實生活中帝國主義的步步進逼,清政府的腐朽賣國,陳其美的思想激起了陣陣波瀾。特別是當他聽到陳其采講述日本富強之源,“在變法維新,振興實業”等國富民強的道理後,他深切地感到中國必須作一番徹底的改造,才能跟上世界潮流,擺脫亡國滅種的危險。他又覺得自己身居石門,習商十餘年,見聞孤陋,天地狹窄,很難施展自己的抱負。因此他決定辭去典當鋪職業,易地另謀發展。1903年,他離開了石門鎮,來到了上海,在同泰康絲棧任助理會計。
上海是當時新學運動的中心,也是救國運動的中心。激烈的革命潮流,使陳其美大開眼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四處交結仁人誌士。在上海,他先後結交了革命黨人秋瑾、徐錫麟、譚人鳳、張靜江等,並在他們的影響下開始了革命活動。這時他才感到自己所從事的商業於國於民都沒有什麼大的用處,他曾慨歎道:“商賈征逐末利,何補於國家的危亡”。於是,他放棄了商業救國的理想。在任湖南長沙新軍統帶的弟弟陳其采的支助下,於1906年東渡扶桑,先人警監學校,後入東斌學校學習軍事。
進人20世紀初的幾年,中國留日學生每年都有幾千人。
而在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想學軍事的。按規定,中國人想進日本士官學校,先得入預備學校成城學校。以後成城學校改名振武學校,中國人想進日本士官學校,就得先進振武學校的大門。由於想進日本士官學校學軍事的中國人實在太多,振武學
校容納不下,為了防止想學軍事而又入不了振武學校的留學生們鬧事,滿足他們學軍事的願望,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協調,成立東斌陸軍學校,專門“收容被振武學校拒之門外,擬習軍事的自費中國青年”。東武陸軍學校的創辦人是日本人寺尾亨博士。
當陳其美到東京時,正值同盟會成立後不久,為了壯大革命力量,回國發動革命,總部在東京的同盟會大力招兵買馬,擴充實力。陳其美在留日學生中,歲數是比較大的,商界的多年鍛煉,使他顯得精明強幹,很快在留學生中獲得了良好的聲譽。
這年冬,陳其美加人了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在履行入會手續時,他莊嚴地宣讀了如下誓詞:
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矢信失忠,有始有卒,……
加人同盟會後,陳其美便踏上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7年,革命黨人多次發動了反清的武裝起義:
5月,陳湧波在潮州黃崗起義;
6月,鄧子瑜在惠州七女湖起義;
7月6日,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在安慶宣布起義;
7月15日,秋瑾在浙江紹興就義;
9月,王和順發動廣西欽州、廉州、防城起義;
12月,黃明堂發動鎮南關起義;
在清政府的殘酷鎮壓下,這些武裝起義均失敗了。但孫中山等同盟會領導人意誌更堅,又派留學日本的革命黨人回國參
加起義。1908年春,陳其美在未讀完東斌學校課程的情況下,便肩負起反清的革命重任,踏上了回國的征途。
在革命黨人諸巨頭中,和黃興、宋教仁、汪精衛、胡漢民等人相比,陳其美的資曆是比較淺的,他參加同盟會的時間比這些人都晚。_其美之所以取得較高的地位,一方麵是由於他在辛亥革命後金決支持孫中山,但更重要的是陳其美的機智、能幹和敢幹。
陳其美小的時候就非常機靈勇敢。有一次,在冬天,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燒野草的遊戲,他們背著風,用火柴分頭點火,火頃刻間便燒了起來。看到熊熊燃起的大火,小夥伴們高興得又蹦又跳〇不想一個小夥伴不注意被絆倒,被燃起的大火點著了衣服,引火燒身,小夥伴們馬上高興不起來了,嚇得四散奔逃。被燒著了衣服的小孩也嚇得手足無措,號啕大哭。在這緊要的關頭,陳其美衝了過來,抱住燒著了衣服的小孩,將他推倒在地上。兩個小孩在地上一陣亂滾,很快就撲滅了小孩身上的火。
還有一次,是陳其美10歲那年,他閑來無事,和一群小同伴們在湖州野外的空地趕馬玩。正玩得髙興,一匹馬突然從他們身後追來,氣勢洶洶,小同伴們都嚇得呆了。陳其美急中生智,拚命地繼續向前跑,當聽到馬蹄聲就在腦後時,突然撲倒在地上。烈馬忽然失去了追逐的目標,戛然停住,回首四顧。就在此時,陳其美突然躍起,猛擊烈馬。馬突遭襲擊,驚恐交加,慌忙奔逃。
1908年陳其美回到上海後,積極從事革命活動。
這年冬,光緒皇帝、慈禧太後相繼去世,四歲的小孩溥儀繼位,朝政日非。陳其美十分興奮,認為是進行革命的極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