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激戰北京——對陣唐鷹(1 / 2)

一旁的主持人連忙查資料進行確認,在得到肯定答複後,王建接著說:“可以說是後生可畏啊。魯電今天這樣排兵布陣的目的,就是要用他的拚勁兒,衝擊一下對手,希望今天的比賽中,他可以有出色的發揮,完成俱樂部交給的任務。”

主持人:“希望雙方都能發揮出色,為觀眾們奉獻一場精彩的比賽,那麼下麵我們來看比賽。首先是唐鷹發球,唐鷹發了一個台內短球,楊洋正手回球下網,1:0。唐鷹的第二個發球,還是短球。楊洋正手挑球出界,2:0。唐鷹上來之後連得兩分。接下來是楊洋發球,他發了一個長球到唐鷹的反手,唐鷹反手直接起板進攻,3:0。楊洋又發了一個短球,唐鷹上步到中路,還是用反手回擊,球到了楊洋的反手,楊洋反手攻,球下網了,4:0.。正如王指導所說的那樣,唐鷹上來之後勢頭很猛,比分遙遙領先。請王指導為我們分析一下他領先的原因。”

王建一邊鄙夷主持人報道的不專業,一邊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從實力上講,唐鷹還是要高於楊洋,畢竟是國家隊的選手嘛。另外楊洋是第一次擔當一號主力的重任,心理上有所緊張也是情有可原的。從技術上講,唐鷹的發球很好,前三板特別是反手台內挑球,搶的很凶,威脅很大,楊洋對他的技術不是很適應。另外唐鷹的打法,對直板選手來說是一種挑戰,畢竟對方速度不次於你,反手又比你強,楊洋確實不好打。其實魯電也有這種打法的選手,要從保險角度考慮,用這種與對手打法相同的年輕選手去搏一搏未嚐不可。”王建這是在為自己的弟子韓冰沒有上場抱不平呢,老陳在觀眾席上聽的直撇嘴。

楊洋確實有點亂。在這個信息傳媒不是很發達的時代,充分了解對手的情況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賽前老陳把北京隊幾個選手的情況都給楊洋講了一遍,但理論和實踐還是有差距,真打起比賽來楊洋才感受到唐鷹的厲害之處。他的發球極好,旋轉差異大,這讓首次與其對陣的楊洋上來就吃了兩個發球。他的反手,和韓冰一樣,貼的是生膠,但是技術的成熟合理度、進攻的凶狠性、時機的把握,比韓冰強了不是一點兒半點兒,不愧是國手啊。楊洋一邊感歎對手的實力,一邊在動腦筋想辦法。他可不是那種一聽對手是國家隊就嚇得不敢打球的人,在他看來,你水平高低,得打過才知道。對手國家隊的身份,反而更激發出了他鬥誌。

接下來唐鷹發球,還是以轉不轉為主,球的弧線很低,堪堪擦網而過,這就增加了楊洋回球的難度。不過楊洋吃了兩個發球後,這次有了經驗,把反膠倒到了正麵,側身把球拉了起來。球拉到了唐鷹的反手位,唐鷹故技重施,一板反手加力彈擊直線。他的反手是他技術的核心所在,生膠不怕旋轉,可以直接起板,過去的球又快又下沉,對手很難受,而且不同於其它橫板快弧打法的選手,他的反手即使在中台也有很強的殺傷力,常常中台反手直接彈擊得分。這就豐富了他的打法,使中近台的轉換更為流暢,擴大了他的殺傷範圍。

不過這次他卻沒能如願,球在拍子上打滑了一下,直接下網。唐鷹知道這是對旋轉估計不足的現象,正納悶為什麼楊洋的正膠可以把球拉得這麼轉,仔細一看,原來是楊洋把反膠換到了正麵。唐鷹心想:聽說魯電的這個小將鬼點子多,打球好算計,看來名不虛傳啊。不過你要以為光憑這招就能贏我,未免太小看我了,就讓你看看國家隊真正的實力。

唐鷹這次發了一個正手急上旋,楊洋上步用反膠把球拉起。由於考慮到對手反手的攻擊性,楊洋把球拉到了唐鷹的正手位,準備打相持。唐鷹正手一板扣殺斜線勢大力沉,楊洋把正膠換了回來,用正手中台攻球回擊。幾個來回後,楊洋抓住唐鷹回球質量下降的機會,主動變線,把球吊到了唐鷹的中台反手位,同時做好了側身連續攻的準備。誰料唐鷹毫無懼色,在中台站穩了重心,肘部回扣,然後借關節之力反向彈出,打了個中台反手彈擊直線。他雖然瘦,但是從小受過專業的訓練,動作很標準,過來的球速度非常快。楊洋措不及防之下,被來球打得一愣,又丟了一分。這樣5:1,唐鷹上來就到了楊洋一記悶棍。

球館裏看球的魯電球迷一看本隊落後,紛紛鼓掌給楊洋打氣。遠道而來看球的北京球迷,雖然人數少,但是組織井然有序,在領隊的帶領下竟是發出了不遜於主場球迷的加油聲,兩隊球迷在看台上一時竟鬥了個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