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風華正茂 第三十一章 懸崖邊上(1 / 2)

這時的楊洋,已經出現了氣喘的現象。這也難怪,在實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楊洋要想與對手抗衡,隻得用“後發製人”的方法,以跑動彌補判斷上的不足。這樣一來,無疑會消耗他大量的體力,現在到了比賽的關鍵時刻,這個後遺症顯現出來了。

楊洋發球,高建超正手把球撇了一個斜線,楊洋一個跨步到了正手,正手小弧圈把球掛了起來。按理說這個球沒什麼難度,但是楊洋在擊球時,突然感到手臂無力,結果觸球的位置不對,直接把球打上了屋頂。

高建超一看,知道楊洋現在已經累脫了力了,這個機會對於他這樣經驗豐富發的高手來說,簡直和送分沒什麼區別。下個接發球,他故意把球劈長到楊洋的正手位,等楊洋把球拉回後再輕調他的反手,讓他在左右奔跑中降低命中率。這招果然見效,楊洋反手攻球後轉轉中台正手攻,由於腳步稍慢,最終失去了這一分。這樣高建超以總分10:8領先,率先取得了賽點。

盧傳斌這邊一陣歡呼,而李慶元父子則麵露急色,一直暗暗觀察的杜鍾山的臉上,也帶上了一絲若有若無的失望之色。

背水一戰的楊洋心情反而放鬆下來,他利用撿球的功夫,腦袋裏在快速的想著對策。接下來對手發球,而自己一分都不能丟,否則比賽就輸了。這種時候,對手會發什麼球呢?

一般選手,自己本身領先,這時打得肯定會稍微保守一點,首先保證自己不失誤。所以發球肯定以下旋球為主,給對手增加上手的難度。不過一些追求完美或者擅長進攻的選手,則會選擇發不轉球或上旋球,對手一旦回球過高,就一板打死。根據前麵比賽的情況,楊洋覺得以高建超的脾氣,發不轉球搶攻的可能性更大些,於是暗暗做好了接發球直接進攻的準備。

高建超發球,依舊是正手短球。關鍵時刻,高建超發球時難免手有些緊,球稍稍出台。楊洋一看是個機會,正手上手就是一板快攻。不過在觸球的一瞬間,楊洋發覺手上傳來的感覺不是很頂,反而有些下沉,心裏一驚:難道這個時候高建超發的是下旋球?

高建超確實發的是下旋球,他既然能被國家隊寄予厚望,當然有其過人之處。他在前麵表現的十分熱與進攻,給楊洋判斷造成了假象,關鍵時刻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發了一個下旋球。這一下化腐朽為神奇,確實不同凡響。

楊洋一看上當了,連忙調整,在臨出手的一瞬間生生調整了動作,改發力攻為正手撇。雖然改變了動作,但球還是回得稍高,對於高建超這樣的選手來說,這無疑是送分的球。

高建超見出了機會球,連忙上步上前,看準來球的線路,狠狠地把球扣了回去。這個球他發上了全力,楊洋的表現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再打下去他害怕自己控製不住局麵,因此力求一擊斃命,拿下比賽!

對於這個來球,楊洋已經沒有太好的辦法了,隻得下意識的用拍去擋,反正這種情況下是盡人事聽天命了。不過楊洋長期訓練出來的身體反應在這個時候救了他一命,隻見見周圍一陣驚呼,然後就見高建超站在對麵盯著楊洋發呆。

楊洋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高建超將球扣到了自己的反手位,自己無意之間,竟然將手伸到了背後去接球,正好把球擋了回去。而由於自己的這個極其罕見的動作,高建超嚇了一跳,並沒有及時作出回應,因此自己幸運的拿下了這一分。

楊洋暗地裏直呼僥幸,不過內心深處不自覺的冒出一句話:這樣都行,難道自己今天終究要贏球?

楊洋的表現激起了觀眾的一片讚歎,年輕的運動員們興奮的議論不已,而股教練們則是故作鎮靜,但是難掩臉上的驚訝之情,畢竟這種球可不是平時就能見到的。

周圍人的反應給了高建超很大的刺激,一向是眾人焦點的他突然發現自己的風頭正在被眼前這個半大孩子所奪去,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他很是不忿,決心要在下個球中把局勢再扳回來。

下個發球高建超故技重施,還是發了個正手台內不轉球。楊洋這次可沒上當,正手把球挑起。高建超側身發力衝斜線,楊洋則是正手打弧圈,球到了高建超的正手。好個高建超,這時充分表現出了遠超二隊球員的水平,快步到了正手位,先是手臂手腕放鬆,然後在觸球時突然發力鞭打。所謂的鞭打,就是在觸球的一瞬間發力,而發力前後身體都處於放鬆的狀態。這樣打的好處是:速度比勻速進攻要快、而且旋轉強烈,整個動作幹脆利落,對手很難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