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約翰·道爾頓的故事

約翰·道爾頓,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1766年生於英國北部。他提出了質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當量定律和倍比定律,引入原子量概念,提出了有別於古希臘原子學說的道爾頓原子論。

道爾頓出生於英格蘭北部昆布蘭的伊格利斯菲爾德村。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家庭經濟條件很差。他隻上過小學,以後的知識完全是靠自學積累的。

道爾頓15歲那年,村裏有一位小學老師不幸生病去世了。找誰來代替他教課呢?小學校長很快想到了道爾頓。道爾頓在學校時成績十分優秀,隻是由於家庭經濟條件不許可才沒有機會繼續深造。而且這位校長知道,小學畢業後的道爾頓一直在刻苦學習,讀了不少書。

但道爾頓畢竟隻有15歲,還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怎麼能教一群比他更小的孩子呢?鎮上的教育部門馬上提出了質疑。但當時根本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經過校長的力薦,15歲的道爾頓終於站在了小學的講台上。

道爾頓上第一堂課時,自己心裏也直犯嘀咕,望著一群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孩子,他感到心慌;下麵的學生議論紛紛,根本不把這位“小老師”放在眼裏。但道爾頓很快鎮靜下來,他敲了敲黑板,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道爾頓清了清嗓子,聲音響亮地說:“同學們,我們開始上課。”他首先要講的是算術中的四則運算。

“老師,我想問一個問題。”全班最調皮、個頭最大的男孩想給這位“小老師”來個下馬威,看看他有沒有真水平。

“你說吧。”道爾頓很高興地表示。

這個孩子不知從哪弄來一長串的數學四則運算題,道爾頓將它寫在了黑板上,並且表揚了這個孩子。然後,道爾頓不慌不忙地在黑板上進行演算,然後又給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

學生們被道爾頓折服了,都認為他不僅課講得好,人也不錯,回去和家長們一說,村裏人也對這位“小老師”刮目相看了。

在村小學,道爾頓的教學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家長和學校其他老師的一致好評。

1782年,在別人的引薦下,道爾頓來到坎達爾中學當上了數學老師。就在這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對他一生影響極大的人物,他就是該市有名的實驗家盲人學者約翰,戈夫。當他第一次看到約翰·戈夫雙目失明,卻能自己動手做實驗時感到十分的驚訝。約翰·戈夫似乎猜透了道爾頓的心思,對他說:“道爾頓先生,我完全理解你對我這個盲人能做實驗感到不可思議。可是你要知道,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比起用大腦理解了的東西來,真是太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