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楊時程門立雪
宋朝的時候,在現在的福建一帶,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叫楊時。
楊時從小就很聰明,讀起書來又很用功。他常對人家說:“學習對於我像吃飯一樣,是我內心的需要,所以在任何時候我都不放鬆學習。”楊時還認為學習不僅需要有決心,而且必須有崇高的目標。他說:“學習和射箭一樣,必須先有目標,然後才可放射,善於學習的人,也一定先有自己的目標,然後才能訂出學習計劃,循序漸進。糊裏糊塗是學不好的。”
楊時自己就是按照這一辦法進行學習的。他年紀不大就能寫一手好文章,後來又專心鑽研經史,宋神宗熙寧九年中進士。
當時河南程頤和弟弟程頤講學很有名,四麵八方的人都來向他們求教。楊時也棄官不做,到程顥處登門求教。他虛心好學,進步很快,當他南行回家時,程顥感慨地說:“我的思想從此往南去了。”
後來程顥死了,楊時很悲痛。為了進一步深造,楊時又拜程顥的弟弟程頤做老師,這時,他已是40歲的人了。
一天中午,他在學習上碰到了疑難問題,便和同學遊酢(zuò)一起去請教老師。當他們到達老師家裏,正趕上程頤午睡。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就不聲不響地站在大門外等候。剛巧,那天下著鵝毛大雪,程頤醒來後發現窗外大雪紛飛,便興致勃勃地信步走出房門。發現門外有聲響,就推開大門,一看,是楊時和遊酢站在那裏,便趕忙把他們請到屋裏。這時,門外的積雪已經一尺來厚了。楊時和遊酢站過的地方,留下二對深深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