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克服孤獨心理的措施

孤獨並不是指單獨生活或獨來獨往。人人都可能有孤獨的時候,一個人也許在他的身邊有很多的人,然而在大庭廣眾之間,未必就沒有孤獨感產生。真正的孤獨是那種貌合神離,沒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確切地說,孤獨就是對周圍一切一點也不了解,對所處環境及周圍的人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孤獨是在日常交往中產生的一種冷落、寂寞和被遺棄的心理體驗,這是一種消極的情緒表現,特別是對於青少年這一人群,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孤獨感已是困擾你們的重要因素。這對你們行為發展極為不利。

孤獨感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你們的孤獨感是一種封閉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所產生出來的孤伶苦悶的情感,這是在日常交往中產生的一種冷落、寂寞和被遺棄的心理體驗,這是一種消極的情緒表現。

常見的情緒情感障礙有:害羞、恐懼、憤怒、嫉妒、狂妄等,其中,與孤獨感密切相聯的是害羞和恐懼。害羞和恐懼往往會使人產生逃避行為,從而避開與人交往的情境,離群索居,封閉自我。到了你們這個時期,你們的人際關係的特點也隨著不斷地發生著質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從精神上脫離對父母或成人的依賴,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以及對成人權威的抵觸和反抗,競爭和對抗的激化等方麵。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盧朋是一個很不愛說話、性格相當孤僻的孩子,在學校他很少和老師說話,同學們和他說話時,他也很少與人交談,這對同學們和他之間的溝通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於這些問題學校老師和她的家長進行了了解,原來盧朋在家裏也是如此:盧朋的媽媽是養花專業戶、平日裏忙於整花、賣花,一天從早忙到晚,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盧朋的爸爸又經常出差,在家團圓的日子都很少,所以盧朋從小就很少和父母說話,也很少叫媽媽,從來沒有帶朋友或同學到家裏玩過,到了現在也是一個人玩。

人的身心要想處於正常狀態就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新的刺激。由於你自尊心的增強,它們與你生理、社會性發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導致你期特有的閉鎖心理,並因此而產生出孤獨感。你們產生孤獨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方麵:

1獨立意識差。獨立意識是一種向外的力量,你們處於身心健康全麵發展的時期,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此時,自己的社交和實踐範圍也在逐漸擴大,各方麵和思維能力也在迅速增長,於是不願再盲目地依從父母。而是積極地用自己的眼睛觀看世界,感覺自己長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但殘酷的現實又讓你們覺得心驚膽戰。為了擺脫這種困惑,大多數青少年朋友積極和同齡人交往,做個彼此間的了解。但也有一部分青少年朋友不屑於與同齡人交往,害怕被騙從而轉向自閉。

2不當的自我評價。有些青少年朋友往往對自己的自我評價過低,這樣不僅會產生自卑心理,還容易因缺少朋友而產生孤獨感。而有些青少年朋友在自我評價過高時,都比較清高,看不起別人,這種類型的人在交往中一般表現為不隨和、不合群、不尊重他人,容易引起別人的不滿,因此,過高自我評價的人往往因缺乏朋友而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