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學會理解他人的辦法
換位思考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製。從客觀條件上來說,它是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的思想聯係起來,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因此,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彼此間的友誼奠定基礎。
一位智者說過:“把自己當作別人,把別人當作自己;把別人當作別人,把自己當作自己。”這句話告訴人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沒有換位思考,等待你的極有可能是失敗、痛苦、沮喪或者淚水,甚至於無底的深淵;如果你換位思考,迎接你的極有可能是勝利、輕鬆、希望、微笑、支持,或是至尊的榮耀。不誇大的說,天地之差,生死之別,尊卑之成因,好壞之緣由,可能僅僅是取決於換位與否。
學會理解他人
青少年在人際交流上具有這樣一種心理特征:他們一方麵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但同時又很少主動地去理解別人,在對待老師時,這一心理特征表現得尤為突出。在人際交前往中要學會換位思考,不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或衡量別人,積極地換位思考,這樣就會減少矛盾和摩擦,從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與人之間必不可缺的就是諒解,諒解是理解的深一層包容,也是一種寬容。我們都有被“冒犯”或“誤解”的時候,如果為此而耿耿於懷,那麼,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但如果你能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感受對方的感受,或許很容易就能達成諒解。在生活中,一般隻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都是可以諒解的。
在人際交前往中,有時會有很多誤解或是交前往中碰到的矛盾,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在考慮問題時,隻考慮了自己,而忘了從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
上完晚自習回到宿舍裏,張同學給家裏打電話,時間打得比較長,其他三位同學也想給家裏打電話,看到張同學那幅慢條斯理的樣子,他們有點不高興。而張同學在電話裏談得很起勁,好像忘了周圍有人等著打電話,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張同學終於打完電話了。這時王同學開始給家裏打電話,他說著說著就忘了後麵的兩位同學,他還沒說完呢,宿舍的燈就熄滅了,後麵的兩位同學紛紛指責王同學,而王又指責張同學,張同學不服氣,四個人開始吵了起來。
在這個事件中,很顯然,張、王兩位同學都是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的,他們心裏隻考慮到自己的需要,而沒有為別人考慮。以王同學為例,張同學在打電話時他很著急,他抱怨張同學不考慮別人,而當他開始打電話時,他又隻顧自己,不為後麵的同學考慮,如果稍微為別人著想的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矛盾了。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學會換位思考。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理解和信任,為此,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前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若常常表現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愛用懷疑的眼光看對方,這樣往往會誤解別人。
很多人在處理問題和與人交前往的時候,總是立足於自我的立場,考慮更多的是利益和需要,卻總是很少關心他人的需要,更別說是從別人的立場來看問題了。這樣這就造成了人際溝通中的理解發生障礙和阻塞。我們平常總說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理解別人,主要就是由於我們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造成的。要做到換位思考,在考慮問題之前,我們先問自己下麵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