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組織,便可以集中群眾的智慧,通力協作;便可以發揮大家的才能,各得其所。我們的黨和黨領導的各種組織,都是為了人民利益而工作。我們革命組織,所要做的事情和我們個人的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但是,個人和組織有時也會出現矛盾,發生衝突。大體上有這樣兩種情況:
一種是組織上的決定是正確的,但不符合個人的意願。例如,組織上從長遠和全局角度出發,分配我們去從事我們不願意幹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無疑應該服從組織,這樣才能維護整體利益。
另一種情況是,組織上的決定是錯誤的,個人正確意見沒有得到采納。這樣的情況是少有的,不過也確實存在。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有的同誌說,這就不能講個人服從組織了,否則就是提倡盲從,放棄原則。我們認為,不能這麼說。我們共產黨從來就是對人民負責,如果我們認為組織的決定是錯誤的,那就應該提出來。如果組織上不接受,就向上級直至中央反映或申訴,但是,當組織上還堅持原來的意見,那我們在行動上還得服從。如果不這樣,允許各行其是,那麼,勢必是革命組織瓦解,使革命隊伍分裂,那就從根本上損害了人民的製益。
在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統治我黨的時候,代表正確路線的毛澤東同誌受到排擠,離開中央,離開軍隊,到地方工作。毛澤東同誌一方麵在行動上服從組織,不搞分裂;一方麵堅待真理,說服同誌。實踐證明,毛澤東同誌是正確的,大家終於信賴他,推舉他為黨的領導。當前,我們有些人中間存在著個人意見並不正確,卻以“抵製錯誤領導”為名,不服從組織的現象,這是違背組織原則的,是有害的。
其次,談談少數服從多數。這是個人服從組織這個原則的延伸。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不一致,意見分歧,又不能各幹各的。因此,要采取表決的方式,遵從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就可以集中正確意見,做出正確決定,實行正確領導。但是,真理有時在少數人手中,這也是事實。不過,真理究竟在少數人一邊還是在多數人一邊,往往一時難以斷定,需要通過客觀實踐來檢驗。
所以,如果少數人自視掌握了真理,可以不服從多數人的決定,那就既否定了民主,也否定了集中,或者給個人或少數人的獨斷專行以可乘之機,或者導致革命組織的瓦解。因此,毛澤東同誌說:“黨的紀律之一是少數服從多數。少數人在自己的意見被否決之後,必須擁護多數人所通過的決議。除必要時得在下一次會議上再提出來討論外,不得在行動上有任何反對的表示。”
再談下級服從上級。上級領導下級、下級服從上級,這原是一切組織都通行的組織原則,我們革命組織自不例外。但是,我們有些同誌在實際生活中違背這些常識性的原則,他們往往隻看到本單位、本地區的局部情況,著眼於局部利益,對上級的指導和決議不能正確地理解和接受,並加以認真貫徹。這是不對的。因為上級處於領導地位,掌握全盤情況,從大局出發,考慮問題比較全麵,更能符合全局和人民的利益;同時,上級的指導和決議通常來說不是個人的意見,而是經過集體研究作出的決定,所以必須遵循下級服從上級的組織原則。
如果不能這樣正確看待問題,甚至陽奉陰違,置之不理,各行其是,各自為政,不僅削弱組織,渙散組織,並且會損害全局和人民的利益而走到邪路上去。至於有的單位和地區,不接受或對抗上級組織的監督與檢查,甚至欺上瞞下,不顧黨紀國法而違法亂紀,那就應依情節追究刑事責任,嚴肅做出處理。我們青年人在這方麵應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監督鬥爭。當然,在另一方麵,有些上級領導人犯官僚主義,搞特權,思想路線不對頭,或瞎指揮等情況,也是有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應該據理力爭,甚至向更高一級反映,以便得到妥善解決。
最後,說一下全黨服從中央。黨中央是全黨的首腦機關。黨中央集中全體黨員和全國人民的智慧和意誌,製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唯有這種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把我國近13億人的思想統一起來,力量團結起來,步調一致起來,從而排除萬難,去奪取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我們說全黨服從中央,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最主要的就是要認真學習和堅決貫徹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學習和貫徹的過程中,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不理解的或有異議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來,在黨內和革命組織內部是允許自由討論的,並且有什麼意見、建議或批評,可以直接向黨中央反映或提出。但是,不應該隨意在社會上采用不負責任的方式,對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散布不信任、不滿和反對的意見。
群眾紀律
群眾紀律是建立在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相一致基礎上的以自覺為特征的紀律,是處理組織及其成員與周圍群眾關係的紀律。黨的群眾紀律是正確處理軍隊組織及其黨員與人民群眾關係的準則。人民軍隊的群眾紀律是正確處理軍隊組織及指戰員與人民群眾關係的準則。馬克思曾經說過:“有識之士往往通過無形的紐帶同人民的機體聯係在一起。”群眾紀律就是這樣的無形紐帶。
群眾紀律還是一種無聲的命令,無聲的動員令。在革命戰爭年代,在新開辟的根據地和解放區,老百姓開始可能並不了解人民軍隊,在敵人的欺騙宣傳下,他們不免存在著一定的疑慮。但是,後來他們從我軍的紀律認識了這支人民軍隊,從而很快消除疑慮。故事片《智取華山》中,華山腳下一戶山民,備受蔣匪軍欺淩,起初分不清人民軍隊與蔣匪軍隊的區別,見了我軍偵察戰士就躲起來,男主人逃入山中。我軍偵察戰士露天宿營,下起了暴雨,戰士脫下雨衣,遮蓋了山民漏雨的屋頂,而自己卻佇立在暴雨之中,這使山民的家屬深受感動,逃入山中的男主人也打消了疑慮,毅然為偵察戰士當向導,為解放華山做出了貢獻。良好的群眾紀律就這樣有力地動員和吸引了人民群眾支持、擁護革命戰爭。
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時,戰士們連日作戰,好幾天沒有睡覺了。進入市區後,天下著蒙蒙細雨,涼氣逼人。戰士們一個個露宿街頭,和衣躺在潮濕的水泥地上,寧肯挨凍受淋,也不驚擾市民。市民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好軍隊,大為感動,紛紛拿出自己的雨具給戰士們用,拉大家進屋休息,都被謝絕了。
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安泰,兩腳不能離開大地,時刻從大地母親那裏汲取力量。在和平建設時期,我們每個組織、每個人也一刻不能離開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地母親。在今天的環境下,我們的群眾紀律性不能削弱,隻能加強,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生氣勃勃的群眾性的創造事業,沒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支持,是斷然不能成功的。我們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們黨章所規定的,也是我們人民軍隊的建軍宗旨。每個黨員、每個軍人都要從這個宗旨出發,要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而奮鬥,時時處處為人民謀利益,維護人民的利益。我們每個人特別是青年人,更要自覺遵守群眾紀律,多為別人著想,不損人利己,不脫離群眾,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的關係。
勞動紀律
勞動紀律,也叫工作紀律,是任何社會發展生產的必要條件之一。它是在共同勞動過程中,對人們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手段。它涉及勞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人與勞動工具、勞動對象之間的關係。勞動紀律是生產勞動客觀規律的需要。隻要有共同的生產勞動,就要有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製度,以協調人們的行動。
勞動紀律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