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韋述十歲閱書兩千卷

韋述是唐朝有名的學者、史學家,曾撰定唐朝《國史》112卷,當時學者蕭穎士把他與《三國誌》的作者、史學家陳壽相提並論。

韋述的父親韋景駿曾任房州刺史,也是個學者,家中藏書十分豐富。韋述童年時代就養成了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還不到十歲的年紀,父親珍藏的兩千多卷書籍他已經讀得爛熟。

景龍年間,韋景駿調任為肥鄉縣令,全家也搬到肥鄉縣。當時名望很高的學者元行仲,是韋述的表兄,正任洺州刺史,肥鄉縣在其轄區之內,因此兩家來往比較密切。韋述經常到元行仲家裏去,去了之後就鑽進元行仲的書房裏廢寢忘食地閱讀,有時一直閱讀到晚上也不出門。元行仲雖然是他的表兄,但兩家是遠房親戚,他的年紀可比韋述大得多了。他看到這個小表弟這樣好學非常高興。有一次,韋述又來到元行仲家看書,元行仲就和他攀談起來。一經談話,他才發現別看韋述年紀小,學問可不小,經籍史書他都通曉,隨便提起曆史上的某段史實,韋述都了如指掌,而對《五經》也造詣很深,議論起來,見解精到,簡直不亞於當時第一流的學者。元行仲又試著讓他寫文章,韋述提起筆來一篇千字文竟一氣嗬成。元行仲十分驚喜,晚上就留下這個小表弟與自己睡在一起。

經過元行仲的指導,韋述有了長足的進步。過了幾年,不過十幾歲的年紀,韋述就進京參加科考。那年,恰好著名的學者詩人宋之問做主考官。宋之問見韋述又矮又小完全是個孩子,感到很驚奇,就對他說:“韋學士,我看你也不過是十幾歲的年紀,學業上有什麼成就啊!”韋述毫不遲疑地回答說:“我正撰寫唐史,現在已經完成了30卷。至於策論與文章水平,那你等著考試完畢看結果吧!”宋之問笑著說,本來朝廷要選拔優異的人才,想不到卻招來了司馬遷、班固這樣的天才。經過科考,韋述果然中了進士。

開元五年,由櫟陽尉秘書監馬懷索負責組織元行仲、王殉、吳兢等26位學者整理編寫國家圖書館藏書目錄,韋述也成為其中的一員。在整理圖書的工作中,韋述仍保持著他勤奮好學的習慣。當時學者柳衝先整理完了200卷《姓族係錄》的目錄,韋述對譜係學非常感興趣,於是白天在秘書閣完成自己所分擔的任務,晚上就把《姓族係錄》抄寫完畢。這時他已經成了研究姓氏源流的專家,不但詳盡掌握了中國的姓氏源流,而且還在研究古代姓氏演變的《姓族係錄》一書的基礎上又編寫出研究姓氏譜係的《開元譜》20卷,豐富並發展了譜係學。他的嚴謹治學精神受到同僚的一致讚揚,並因而被晉升為學士。

《舊唐書》記載:韋述一生“在書府四十年,居史職二十年”,六十年中“嗜學著書,手不釋卷”。唐朝時很多學者都想撰寫出一部國史。著述《唐史》的工作早在令狐德蔡開始,直到與韋述同時代的學者吳兢為止,曆經多少學者修撰都未完成,而韋述窮盡畢生精力,搜集素材,彙編撰寫,終於完成《唐史》120卷。韋述撰寫《唐史》材料翔實,文筆流暢,言簡意賅,的確不愧為宋之問所說的是“遷、固”之才。後來安祿山叛亂,京城被攻陷,長安一片火海。在火海中,韋述搶救出《唐史》,它成為以後張昭遠等撰寫《舊唐書》以及歐陽修撰寫《新唐書》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韋述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