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我18歲的時候,開始在報紙雜誌上發表一些情感散文。有一篇叫《愛情不需要條件》,大致內容是:一個男生愛上一個女生,但是男生覺得自己沒有事業、沒有錢,於是外出打工,想有朝一日成功之後再回來找那個女生。結果等他功成名就回來的時候,發現女生已經嫁人了,於是非常後悔。

雖然我從18歲時就開始發表這些情感散文,但那時候的我還沒有開始初戀。細想起來,也會覺得奇特:雖然我沒有戀愛但居然已經了解愛情的規則。比如,男生在沒錢的時候,會覺得不好意思追女生,會選擇通過奮鬥來得到女生的芳心;女方比男方更早邁入婚姻等等。

這初看起來很正常,細想起來不由得駭然:作為一個從未談過戀愛的女生,為什麼我已經對兩性的規律有著基本的了解?為什麼我知道男生需要去奮鬥,男生需要去追女生,而不是相反?

大學畢業以後,我開始撰寫專欄,其中大多數文章和情感相關。現在回頭來看,雖然我並沒有得到理論的指引,但大多數直覺和靈感竟然是正確的。

也許你和我一樣幸運,能夠自然而然地從周邊的事物中總結出規律;但也許更多的女孩,正在被各種炫酷狂霸的總裁文,或者時空穿越的言情小說,或者灰姑娘嫁入豪門的肥皂劇所誤導,導致戀愛碰壁。心碎哭泣和不知所措成了當代女孩子們感情的主旋律。

當閨密一臉憔悴地哭訴說失戀了好痛苦,當朋友焦急地告訴我懷孕了要去墮胎……那時候,我開始想要借由筆頭讓她們明白兩性的相處法則。

落筆的時候,我一直在思索:如果今天的我遇到18歲的我,或者麵對我的女兒,我應該如何向她們描述愛情,才會既不挫傷愛情的美好,又能讓她們明白愛是什麼,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懷著這樣的心情,我開始寫這本書。

寫著寫著,我開始非常忐忑。因為如果和讀者交換一下位置,很可能會覺得:“哇,作者腦子有毛病!——竟然說愛情的本質是繁殖。這個作者瘋了!”

這也許就像在“地心說”的年代傳播“日心說”一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吧!

其實,無論你還是我,每個人都相信愛情,就像每個小孩都曾經相信有聖誕老人一樣。但是我們遲早會知道:我們曾經深信的聖誕老人,其實並非我們想象中的樣子。就像我們曾經深信的愛情,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愛情一樣。

盡管我們曾深信童話故事裏的愛情,可這些美好在現實世界裏並不會無緣無故地存在。

幸運的是,愛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過,改變的僅僅是愛情遊戲的細則和通往婚姻之路的方法。盡管困難,但我們依然能摸索出規律來。

人類的文化一直在歌頌各種因為愛而打破桎梏、翻越藩籬、衝破阻礙的行為,但很遺憾,現實生活中大部分時候並非如此。我們常言的愛,隻是一種精神快感,它的力量如此單薄,以至於並不能讓男人自發自願地向你求婚,也不能解決意外懷孕。

對於愛情,人們異常地憧憬,但對於性,又全然無知。人們往往在這個巨大的“落差”裏迷惘。很多人完全不知道:我們定義的愛情其實是建立在性的基礎上,我們愛的對象就是我們性的對象。我們性欲所指的對象,才會令我們產生愛意。而婚姻,則是另一碼事。男女對婚姻的理解和到達路徑截然不同。

愛情,並不總是美好的。如果我們能早一點兒知道愛、性、婚姻以及繁衍的真相,就能更早成為兩性關係的贏家,輕而易舉地得到我們想要的愛情與美滿的婚姻。

愛情並不是無根之水、憑空而落,它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誕生,它就像一朵花,需要陽光、空氣和水,隻有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才會盛開。而且,有一些方法可以讓你更快捷地得到愛情。這種說法也許和你之前受到的教育截然不同。但很遺憾,事實會向你證明這種說法的合理性。

這是一本幫助你掌握愛情的書。

總而言之,如果你曾經覺得很難成功把握住一段感情,無論怎麼做都好像沒有效果;如果你曾經羨慕過有那麼一些人好像生來就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如果你曾經懷疑過此前知道的與異性相處的方式有問題;如果你曾經憧憬過有快捷的愛情指導可以讓你迅速通關——那麼,你需要這本書。

這本書將手把手教會你,如何走向完美的兩性關係。

本書以進化心理學為基礎,以親職投資和親子確定性為線索,用大量場景實戰操作和數據作為補充,主講伴侶價值、親子不確定性和長、短擇偶策略三部分內容,勾勒預埋在人類大腦裏的情感藍圖,從中尋覓最優化的女性擇偶策略。

感謝參與本書內部封讀會的陳聰、張秋菊、尤美萱、鞏新、馮路。感謝中信出版社編輯李玫,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我的先生王鵬。感謝我的各位助理:徐克、王陽、高捷元、潘夢覺、蔡靜雯,還有在本書出版之際當上新娘的張程程。以上所有人在本書出版過程中的幫助、指導和大力支持。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