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什麼是所謂的愛情(2)(1 / 3)

我們性的對象和愛的對象在多數時候是一致的,偶爾也會有出入。就好比西瓜在大多數時候是圓形的,但如果在後天的不同環境下,它也可以長成方形。但無論如何,我們麵對的是性選擇預先深埋的浪漫情懷而非理性盤算,就像我們口渴的時候,隻是本能地想喝水,喝到覺得自己不渴為止。而不是大腦裏升騰起一個語言信號——血液黏度過高,需要補充水分200毫升。

我們的愛情也一樣。

當一個異性處於利於繁衍的時期,身上攜帶更多易於繁衍的特征時,其他人便有更大的可能愛上他,因為他的特征會激發起其他人本能的愛欲和衝動。反之,則更難愛上他。打比方說,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和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女,男人更多會愛上後者。一個貧窮的老爺爺和一個年輕高富帥,女人更多會愛上後者。這恰恰證明了:繁衍操控著我們的性欲,而性欲操控我們的愛情。即使我們無法意識到自己所表現出的一切言行和好感源自何處,但它依然讓我們產生衝動。

在這裏男性和女性不同。女性有一個特有的功能就是生育,那麼她的最大價值在於實現繁衍。因此,一個女性攜帶越多的繁衍價值,她就會被越多人愛上。她隻要貌美或身材姣好,哪怕其他條件不太好,也瑕不掩瑜,她也特別容易被男人愛上。正如前文所述,這是因為我們所謂的愛情隸屬於人類的本能衝動,是人類擇偶的適應器,基於性欲而誕生。而性欲是基於繁衍而產生,愛情它不是婚姻的必經之路。此外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被愛,人越優秀被愛的可能性就越大(不優秀的人如何才能更多地被愛,這點會在後麵的章節講到)。

對於一個男性而言,他的價值不僅在於生育,還有養育。假設一個長得特別帥的男人和一個資產過億但相貌平平的男人,相信大多數的女人都會更傾向於後者。為什麼呢?因為在第一節裏麵講過,男人的精子並不具有任何意義,一個女人隻要願意,她是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性伴侶;但是對女人而言,她需要的不僅僅是性,她更需要一個人來幫助她撫養下一代。她要為孩子所需要的物質生活、社會地位、優良品質等尋找一個保障,所以有一個男人在她的身邊,可以讓她的孩子不會容易受到天敵的攻擊或是其他同齡孩子的欺負,甚至在以後選擇伴侶時擁有更大的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女人會傾向有資源的男性更勝過隻是相貌俊美的男性,世界上大多數地方都有女性的選美比賽而罕有男性的選美比賽,因為女性更重要的價值在於生育,而男性的價值更多在於養育。

這裏,要說到美。其實,我們眼裏的美就類似於一台精密的儀器,要運轉需要多方麵配合,但隻要發生任何不良改變,比如掉進去一把螺絲刀,就會馬上不美。故美的標準其實可以定義為:當前狀況下最難保持,最易產生變化,最不可逆的狀態。比如白皮膚、高腰臀比、苗條、年輕,這些都是非常容易流逝,甚至不可逆的。美,就意味著健康、基因優良。

當然,我們不會每看到一位異性都去想對方能不能給自己帶來生殖利益。一般情況下,看到動人的異性,我們不會想“他適合照顧和撫育我們的孩子”,而是“哇,他真不錯。”性選擇把受異性歡迎和適應生存的特性通通定義為美,再用美感觸發性欲,來挑選我們的伴侶。因為性選擇是情緒的主機,情緒是性選擇的終端。

最終決定受歡迎與否的是什麼呢?用細節去考量未免太瑣碎複雜了。最簡潔的方式則是看他的受歡迎程度。再說得達爾文一點兒:你看起來有多受異性歡迎,你就有多受異性歡迎。女人買花送給自己到辦公室,會讓自己更搶手;男生參加聚會如果有兩個美女陪著,接近其他美女的機會會更大。我們用馬太效應來挑選異性,就像雌鳥挑選雄鳥一樣。

此外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一點,隻要提到“老少配”或者“老少戀”這三個字,浮現在大家腦海裏的一定是一個少女和一個老頭,而不是一個少男和一個老婆婆。為什麼會是這樣?這就回到了我們剛才所討論的:男人哪怕老一點兒,隻要能播種,他就一直具有生育價值,而且隨著年齡增長,他的社會地位、名望以及金錢和權力更可能有所提升,沒準他比年輕男人更容易擇偶。但女性在35歲以後能自然生育孩子的都比較少,所以老婆婆已經脫離我們覺得可以戀愛的範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