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地震前有地光閃耀之謎
1976年7月28日,子夜已過,表針指向了淩晨3點鍾。我國北方工業重鎮唐山處於極度沉悶空氣的籠罩之中。這時在室外乘涼的人們看見東北方向一道道五彩繽紛的光束升了起來,就像強大的信號燈一樣,把大地照得亮如白晝。這些光束形態,有的呈片狀散開,有的如彩虹飛架,有的似光柱衝天而起,有的像圓球飄忽不定。光束的顏色七彩紛呈,尤其是像銀藍色、白紫色等平時罕見的複合色令人眼花繚亂。高度眾說不一,持續時間有長有短。這種火球曾在唐山市郊區引燃成患,燒焦了農田的稻穀。一些小學生見此情景,以為是天亮了,背起書包就往學校走,結果弄了一場笑話。光焰散去,大地開始顫動,幾秒鍾後,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是一種強烈地震的前兆,被稱為地光。
許多強烈地震都伴隨有發光現象。這種特殊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自然現象,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被人們注意到了。我國是世界上記載地光最早的國家,古書《詩經小雅·十月之交》裏就曾記述了2800年前陝西岐山地震時奇異的聲光現象。書中寫道,“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家萃崩。高岸為穀,深穀為陵。”其中的“燁燁震電”之語,就是指的閃閃的地光。因為書中所寫的十月係周曆,相當於現在的農曆八月,這時岐山、寶雞一帶雷暴季節已過,“十月雷電”顯然是誤傳,應該是地震前的地光現象。後來在其他史料中,也有不少關於地光的記載,如“碧光閃爍如是”、“夜半天明如晝”、“夜半天忽通紅”、“紅光追邑”、“天上紅光如匹練”等,多得數不勝數。
在國外,地光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這種記載最早見於羅馬曆史學家塔西倫的《編年史》,它記述的是公元17年小亞細亞發生了強烈地震。書中說地震前有人曾看到天空火光閃閃。日本的地光記載也很早,據日本地震學家安井豐推測,日本最早的地光記錄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可惜這種推測查無實據。真正書錄在案的是公元869年的《三代實錄》,書中在記述陸奧地區的地震海嘯時,曾提到過發光現象,距今已有1100多年。
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利用地光現象來預測地震,我國古人總結的六條地震前兆,其中有一條講的就是地光。“夜半晦黑,天忽開朗,光明照耀,無異日中,勢必地震。”這類描述曾在不少書中出現過。但地光作為一種奇異的自然現象,被人們進行科學探索,則是18世紀以後的事。據《日本地震史料》記載,1703年12月5日元祿82級大地震前,有一位學者在研究了當地天空中奇異的發光現象以後,曾向幕府官員發出警告說,夜裏將有強烈雷暴和地震發生。他在當時就注意到了地震與發光的關係,這是難能可貴的。18世紀中葉,當時的英國和北歐一帶頻繁地發生地震,並屢次伴隨有地光的閃爍。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英國學者威廉·斯圖克雷第一次試圖用地表電流來解釋地光產生的原因,自然,他的認識是錯誤的。20世紀初,意大利學者裏佐率先對地震發光現象進行特別詳細的調查,他對意大利1905年9月8日卡拉布裏亞地震的發光現象進行了廣泛研究。在他的影響下,另一位學者加裏也廣泛收集了歐洲148例地震發光資料,在1910年的《意大利地震學會彙報》中發表了研究論文。
20世紀30年代以後,地震發光的研究進入了全麵發展的階段,人們對於地光的真實存在不再感到懷疑了,並開始出現了解釋這種現象的理論假說。在這些研究中尤以日本領先。1965年以後,日本學者安井與近藤五郎、栗林亨等利用地磁儀、回轉集電器等進行了觀測研究,並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地光照片。1974年,我國學者馬宗晉在研究了邢台地震以來曆次較大地震的臨震宏觀現象以後,提出了“地光不僅僅是地震派生的結果,而應看作是臨震共同發展的統一過程”。這就是說,應把地光同與它同時出現的其他現象聯係起來考慮。隨著地光現象資料的不斷積累,人們從地光的複雜形態中領悟到它的成因也並非是單一的。由於地光發生的時間短促,機會難逢,過去的地光資料也常常缺少詳細確切的說明,尤其是直到今天,還未解決儀器觀測技術問題,因此地震中地光成因的研究還沒有確切結果,仍然處於假說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