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這種理論,地光應該隻發生在某些特定的分布有定向排列的大量石英晶體的區域內,然而實際上出現地光的強震區其地下岩石並非都是石英岩,而是多種多樣的岩石,但無論地下岩石性質如何,都有出現地光的可能,這一實際情況與石英壓電效應理論不相吻合。另外,石英壓電效應理論也不能解釋在一些震區觀察到的極為獨特的“電磁暴”現象。

更難解釋的奇怪現象。1966年,前蘇聯塔什幹大地震前幾小時,塔什幹上空突然發生了一場電磁暴。天空中耀眼的白光就像鎂光燈一樣,使人目眩。更令人奇怪的是,室內的日光燈無故自亮。科學工作者觀測到電離層中電子密集度達到頂峰。

這次地光的奇異特征,顯然很難用前麵的幾種假說解釋。

1972年,日本學者安井豐等人提出了“低層大氣振蕩”的看法。他們認為,由於大氣中含有各種正負離子,所以大地具有微弱導電性。當大氣中的氣體分子受到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和地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射線的撞擊,結果使這些氣體離子帶電。地震區常會有以氡為主要成分的放射性物質,地殼震動把它抖入大氣中,特別是在含有較多放射性物質的中、酸性岩石分布區和斷層附近,大氣中的氡含量將顯著提高,這也將使大氣離子導電性增強。這時如果地麵有一個天然電場,那麼就會向空中大規模放電,使地光閃爍起來。

我國地震工作者在研究了遼寧海城地震以後,發現震前氡含量明顯增加,大氣中電離子也明顯增加,在震區上空形成電荷密集區,大氣的導電率增加以後,在地麵電場作用下便可能發生放電發光,大麵積放電和氡蛻變放出的射線都可能產生熒光,使日光燈管閃亮。

這個低空大氣發光理論,是目前比較成立的假說。不過,也有人認為日光燈管發亮的原因與地震時的高頻地震波有關。

此外,最近又有人提出,黏土礦物也是地光的光源之一;還有人重新提出岩塊摩擦生熱與地光的關係,並考慮了電場的形成。這些觀點也都不能圓滿地解釋地光的成因。

從現有資料看,地光是地震時有著多種成因的發光現象的總稱。要想徹底揭開它的形成之謎,就必須加強對地光的科學觀察,特別是要用現代的先進技術裝備,及時地捕捉有關地光的各種信號,並仔細地區分不同類型,最後終將洞悉地光的秘密。

中國地球物理學家郭自強最近通過岩石壓裂實驗研究,得知岩石在受到壓力發生破裂時,會放出強烈的電子流。地震發生之前,岩石受到地殼應力作用而破裂,也會產生強電子流,這些電子流可以通過地殼裂縫進入大氣,使空氣分子電離而產生地光,這是目前世界上對地光的最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