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黃土高原形成之謎

我國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的國家,而黃土最集中、最典型的分布區就在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祁連山東麓的日月山,北抵長城,南達秦嶺山脈,麵積約40萬平方千米,包括山西、陝西和寧夏的大部分地區,甘肅、青海和河南的一部分地區,黃土厚度一般為80~120米,最大厚度可達180~22米。黃土多呈灰黃色、棕黃色和棕紅色,抵抗侵蝕能力很弱。

黃土高原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種認為是這一地區盛行的偏北風把新疆、寧夏北部、內蒙乃至遠在中亞沙漠中的大量粉沙刮到黃土高原地區堆積下來。因為黃土高原與黃土底部基岩成分不一樣。黃土下部地貌形態多樣,起伏比較大,但上部沉積黃土厚度大體相近似,並有從東到西逐漸變薄的趨勢,同黃土來源於西部的方向是一致的。這說明黃土是從別處搬過來的。

但有不少科學家發現,黃土層的底部有一個礫石層,而這渾圓的礫石層卻是典型的河流沉積物。於是他們認為,這些黃土的原籍在黃河的上源,是河流把黃土衝刷下來形成的。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黃土既不是風成的,也不是水成的,它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風化形成的,是土生土長的。

也有一種綜合性觀點,認為黃土高原既來自西北、中亞,由大風刮來,又有綿綿流動的河流攜帶而來,還有本地土生土長的基岩上風化的,是在這三種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至今人們對黃土高原上黃土的來源還爭論不休。希望有一天研究者們能給人們一個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