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拓跋宏為父吸癰

拓跋宏是北魏時代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魏獻文帝就把他立為皇太子。

拓跋宏幼年喪母,他的祖母馮太後把他撫養成人。馮太後是一個很能幹的女政治家,但是極霸道,在處理朝政的時候,常常與魏獻文帝產生分歧。

皇帝和馮太後關係緊張,作為皇太子的拓跋宏有些事就特別難辦了,但他很會處理複雜的宮廷關係。由於拓跋宏是由馮太後撫養成人的,他尊敬祖母,聽從她的教導。專橫的馮太後覺得拓跋宏這個年幼的小孫子比當皇上的兒子好控製,總想讓小孫子早點繼位當上皇帝。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甚至想謀害魏獻文帝。

拓跋宏年紀雖小,卻是個十分懂事,對父親極孝順。他從來不依仗著祖母對他的恩寵對父親施加壓力。

一年,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魏獻文帝一急之下,後背上長了一個毒癰。太醫們用了各種各樣的藥,病都不見好。馮太後見了很高興,她想,要是皇上長的毒癰治不好,他一死,我就把皇孫宏兒扶上金鑾殿當皇上。

可她的孫子卻不這麼想,他天天跑到父親的寢宮探視。

父親背上的毒癰越長越大,疼得魏獻文帝額頭上冒出冷汗,在床上翻來覆去地大喊大叫。拓跋宏很難過,他守候在父親床前,宮女送來的藥,他總是先親口嚐一嚐,然後再讓父親喝下。

可是,一連吃了幾劑禦醫開的藥,毒癰並不見下去。夜間,拓跋宏住在自己的寢宮中都能聽見父親的喊聲,他心裏十分難過,恨不得替父親生病。

第二天,宮中的太監們都在悄悄議論:“皇上怕是活不了幾天了!”拓跋宏聽了,心中十分害怕,他趕快來到父親的宮裏,見父皇背上的毒癰隆起得更高了,毒癰的尖兒亮亮的,顯然裏麵全是膿血,有的地方已經破了。拓跋宏問太醫:“是不是把癰裏的膿血吸出來,父皇的病就會好了呢?”“也許……”太醫驚恐地說,“臣不敢擔保。”

沒想到,皇太子拓跋宏撲上去,用嘴對準了父親背上的毒癰,像嬰兒吸吮奶頭那樣用力一吸,竟吸出來一大口膿血!宮女們都嚇壞了,趕快送過清水讓太子漱口。吸出了膿血之後,皇上立刻輕鬆了許多。過了幾天,魏獻文帝的毒癰消失了,病竟然完全好了。

一年以後,魏獻文帝為了緩和同馮太後的矛盾,把皇位讓給了兒子拓跋宏,這時的拓跋宏才隻有5歲。把皇位讓給一個5歲的孩子,這種做法也許是很荒唐的,但是拓跋宏孝敬長輩的品質卻從此傳為美談。他就是曆史上很有作為的改革家魏孝文帝元宏。